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9月03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苗侗民族文化展现多彩贵州魅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03日   02 版)

    本报北京9月2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何春中)记者日前获悉,苗族舞蹈诗《巫卡调恰》(汉语意谓“外婆的歌谣”——记者注)和侗族音乐剧《嘎老》将作为贵州省进京入选剧目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巡视员刘晖说:“瑰丽的民族民间文化是多彩贵州的一件珍宝,是最鲜明的贵州印记。”贵州是全国民族八省区之一,全省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占全省的36%,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省的55.5%。

    《巫卡调恰》围绕苗族最具代表性的“火塘文化”,通过巫卡(外婆)吟唱古歌这一主线,诠释了苗族人的创世观,反映了古代苗族人的农耕文化、苗族迁徙史以及苗族社会生活的各种习俗。

    对于中国西南的许多少数民族来说,火塘代表家的味道。夜里听完外婆讲的故事,就围着火塘酣然入梦。外婆则是家的意象和守护者。苗族女儿出嫁时,外婆为之沐浴梳妆、穿戴盛装、牵系百褶裙衫。龙阿朵说:“巫卡(外婆)这个词是有温度的,苗寨的孩子们就在外婆温婉吟唱的神秘古歌中慢慢长大。”

    另一部入选剧目《嘎老》是一部原创音乐剧,该剧围绕男女主人公的寻歌之旅展开,通过侗族大歌、琵琶歌等侗族音乐和现代音乐,诠释侗家人“没有什么比唱歌更重要”的精神追求,还原了侗家人与世无争的风俗人情。

    “嘎老”是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在侗家俚语里又是“老者”的意思。2009年,侗族大歌入选人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贵州唯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融戏剧、音乐和歌舞为一体的音乐剧《嘎老》在贵阳上演。“《嘎老》将通俗唱法和民族原生态音乐进行结合,是东方侗族大歌与西方音乐剧之间的碰撞。”《嘎老》主创人员王德文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参与《嘎老》演出的演员中,80%是来自贵州侗寨里的村民,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0多岁,年龄最小的仅有6岁。“侗族真正是歌的民族!侗族村寨里99.9%的人都会唱歌。”王德文说,“他们有些人可能从未到过省城,也没见过现代的舞台,更没听说过什么是音乐剧,但通过《嘎老》,他们的歌声被外界所知并得到认可,有了荣誉感,这对于自觉传承最重要。”

财政部教育部就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答记者问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行2016年秋季开学典礼
团白银市委给贫困大学生的梦想插上翅膀
南理工开学第一课阐释军工精神
自己的孩子也打不得
苗侗民族文化展现多彩贵州魅力
习近平分别会见老挝国家主席、巴西总统、
印尼总统、塞内加尔总统、新加坡总理
清华全面推进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
为青年创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