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9月0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国企员工持股改革“靴子”落地 掀热八月舆论场

国有资产保护与员工激励如何平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宛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05日   07 版)

    中青舆情监测室提供

    经过近3年的酝酿,国企员工持股改革的“靴子”一落地,便掀热了8月的国企舆论场。

    8月18日,国资委联合财政部和证监会印发了《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下简称《试点意见》),对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总体原则、企业条件、员工入股及股权管理等细则进行了明确规定。

    员工持股被认为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最具挑战性和敏感性的难题之一,因此《试点意见》一出立即引发舆论热议。截至8月25日,中青舆情监测室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42213条,其中微博33016条,新闻3090篇,论坛2627篇,微信公众号文章3148篇,博客332篇。微博是主要舆论场。

    舆情分析显示,多数网民担忧员工持股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国企管理层借此谋取暴利,而普通员工不能获得实在利益与话语权。少部分网民认为国企员工持股是国企改革的重大进步,体现国企改革的正确方向。媒体则提醒国企员工持股需要把握好自由裁量的尺度,严防职工股成为少数人不合法利益的交换渠道。

    11.5%的网民认为员工持股是国企改革的正确方向。新浪微博网友“海洋力量”认为,“这是国有企业改革又进了一步”,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层层深入,国企分类改革等政策已出,国企员工持股作为配套的改革措施应及时推出。

    与此同时,有31.1%的网民担心管理层会借此牟取暴利,20.9%的观点则担心员工不能获得实在的利益与话语权。他们认为,国企改革的一个问题在于普通职工无法参与利益分配,无法分享企业利润。从激励效果看,员工持股不如绩效考核薪酬来得直接明了。另外,对于国企中的重大决策和战略布局,小股东话语权不多,员工持股只有做小股东的份儿,对搞活机制,提升效率的意义有限。

    在一些国资领域的专家看来,当前国家进行国企员工持股的国企改革意义重大,但实施国企员工持股需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决定。

    国企改革专家周放生表示,《试点意见》明确了员工持股的各项要求和具体措施,意义重大。在当前经济下行、国企经营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推动国企员工持股对改革脱困、企业降成本、激发企业活力会起到积极作用,是非常好的改革措施。

    国企改革研究专家李锦认为,开展员工持股,在有效建立激励机制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很难,审慎推进改革是必要的,但也不能过于谨慎。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一些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革时,企业职工就可持有股份。但由于一些企业把职工股作为送往权力部门的一块敲门砖,造成了严重的腐败,导致职工股停止发行。因此,如何把握好“激励员工”和“保全国有资产”之间的平衡,成为此次改革的重中之重。一旦处置不好,员工持股就会引发“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对于该如何持股?41.5%的观点担忧国有资源会因员工持股而流失。但在专家看来,可以通过明确员工减持行为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李锦表示,在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旨在使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激发企业活力。对员工减持作出明确规定,可以有效减少规则灰色地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使员工持股真正用于员工激励。在规则上明确细节,在信息和操作上公开透明,通过试点企业解决激励机制问题,形成有效的模式,才有可能在改革中做到激励员工、增强活力的同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国有企业研究室主任项安波则认为,能不能、适合不适合开展员工持股,须根据企业、行业的实际情况而定。资源型、重资产型的企业仍难以开展。目前来看,更依赖人力资本和创造性劳动的企业更适合实行员工持股,如科技类、文化创意类企业等。

    每日经济新闻评论员文章《国企员工持股改革需要把握好自由裁量空间》指出,此次出台的是指导意见,后续应该有细则落地,各省份也会根据指导意见,甚至对个别企业“一事一议”。很多关键的点实际上都有自由裁量的空间,问题在于实际中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对此画出一条清晰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只能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对此,李锦建议,内部员工持股试点工作应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调整相结合,对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实施内部员工持股,提出以出资额为限。应当鼓励员工按评估后的净资产值全额收购企业,若员工收购企业资金有困难,可与企业产权单位协商,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实施内部员工持股。

    对于此次《试点意见》,周放生认为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提到分红权改革。分红权改革几乎没有门槛,不动产权,不动决策权;不动存量,不涉及改制,不涉及流失;不影响职工岗位,保持企业稳定。他建议,分红权改革可以在竞争性领域国企广泛实行,在亏损企业中也可以更大胆一些。

公众与核电之间差了一个信息公开的距离
国有资产保护与员工激励如何平衡
中石油旭航助学项目为千名寒门学子助力
一周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