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都会觉得,坚持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许多需要“坚持”的东西。但我有不同理解。
在我的概念里,如果你真正热爱某事,那绝对不需要你有意识地去坚持它,如果你真的热爱,你就是能够丧心病狂地做那件事,日日月月年年。
对你来说,做这件事并不受苦,也不难过,你享受其中,而且还需要不时地有人提醒你:你该睡觉啦!你该吃饭啦!若是别人不提醒你,也许你根本就意识不到——哇,天怎么就黑啦!怎么就这个钟点啦!我都没吃饭!
就好像我对于文字的热爱,一天不写就像是少了点什么。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这件事情,就像是我身上长了一双手那么自然。我愿意写东西,全都是对于此事满满的热爱。阅读也一样。我自己会去找书看,而且总能找到我想看的书。
我妈没有什么文化,我爸据说只读到初中,他们对我的教育根本就“不负责任”。我妈从来没有因为成绩骂过我,她认为一些孩子会读书,一些孩子不会读书,这个会和不会是天然的。所以她不逼我。
这种朴素的教育观真是好极了。
因此,我从小没有受过什么“坚持”的训练,也没有人拿着鞭子在我身后逼我学什么东西。
但我对于我所热爱的东西,我就是莫名会花时间去玩儿。孩子真的热爱某件事,会用尽一生的力气在这件事上玩个够。
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就不能在任何一件事上“坚持玩儿”呢?真的是他没有天赋吗?还是他对某件事表现出过度的热衷的时候,总是频频地遭受打击?
被打击,被中断,被评价,各种挫败感来临的时候,他天然的热爱只好人间蒸发了。
当然,坚持是会有成果的,哪怕是我们成年人,其实也需要在自己愿意做,但还不十分热爱,或还不能完美管理自己的时候来学习坚持这个东西。
但如果只是家长单方面地希望孩子坚持(孩子真的是弱势群体),而孩子自己本身的意愿并不强烈,而你学了好多好多的智慧想要让孩子跟着你的指挥棒走,比如你为了他能坚持某事而讲故事、唱儿歌、做各种游戏,但你的耐心和能量始终是会用完的……如果你执着地用简单粗暴的手法一定要让孩子坚持,那也真有必要反观一下自己为什么在此事上如此地不能放下,如此执着。
有些家长的论调会是:如果我不管好孩子,他长大了会怪我的。这个论调非常地常见,但我觉得这完全是家长自己的心理需要,是为自己的行为找的借口和理由。
其实,孩子长大后对父母有所责怪,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没有哪个孩子成年后完全不挑剔父母。如果一个孩子从未经历过挑剔父母这个阶段,也说明他其实一直在依附父母,没能好好地独立。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孩子长大后只对父母说好听的话,从未对父母有过任何质疑,那倒需要引起家长重视了。为什么这个孩子一直讨好父母?从不敢挑战父母权威?父母在养育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
另一方面,我们为什么那么害怕孩子成年后责怪自己呢?我们真正害怕的是什么?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没把孩子的感受当回事,这里面是否有些本末倒置的东西?
做父母不容易,谁都不能完美,都一定有各自的短板。
更多情况下,我们在亲子关系当中,在教育当中需要去观察的,是自己作为人的这个部分。
我们允许孩子表达他自己的声音了吗?
(作为成人,我被经常地允许表达自己的声音了吗?)
我们能够真正倾听孩子吗?
(作为成人,我是否也能够经常被他人倾听到?)
我们能够看到孩子真正的需求吗?
(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需求吗?)
我们能够了解孩子的感受吗?
(我们自己的感受是否也经常会受到重视?)
自我不被满足的那个部分,也会经常是我们无法给予孩子的那个部分。
就好比,如果我童年时,父母经常逼迫我“坚持”写作,也许我不会像今天这么热爱写字这件事。也许那股能量在童年时就会被受到压制和堵塞,无法将这份热爱顺畅流动到今天。
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