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9月0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张希涛:援疆于我是一种激励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桂杰 实习生 施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07日   05 版)

    “在这里,可以做一些与以往不同的事情。”张希涛是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现挂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北京援和医疗专家队队长、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专家。

    已经工作23年的他非常谨慎。“干这一行的,越年轻胆子越大,上了岁数,看得多了,反而胆子小了,防不胜防的东西太多了。”作为心脏外科医生,张希涛说,在手术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出大问题,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谨慎处理。

    今年3月初,张希涛和同行的56名医生来到新疆和田援疆,这是他第一次到新疆。他和其中21个人被分配到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而他成了这个22人组成的北京援和医疗专家队的队长。

    因为之前大家素未谋面,来到新疆之后,张希涛经常组织大家一起聊天,通过交流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来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队里的21个人都是专家级人物,如何组织好大家,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张希涛说。

    张希涛说,当初接到任务时,他感到“挺吃惊”,“这次来到新疆,对自己来说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激励”。

    张希涛的妻子也是一名医生,对于这次援疆,妻子十分理解和支持。他的家里有两个上小学的孩子,家务事也需要父母帮着打理,“家里多少有一点困难吧,但是这些都能克服”。

    因为挂职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希涛说他的工作需要“两头跑”,一跑行政工作上的科研教育,二跑临床手术。

    和田处于新疆较偏远的地方,当地医疗设施和医疗人才相对比较欠缺,资源也比较薄弱。张希涛想利用北京的医疗资源和专家队伍优势,加强当地医生的素质和水平。于是,他组织北京专家在医院给当地医生讲课。到现在,已经举办了5次对全院重点科室和技术骨干的培训。“从基础的文献检索到课题的设立,再到课题的申报和重点科室的建设,通过讲课的形式来逐步强化当地医生的科研意识。”张希涛说。

    张希涛发现,一些当地的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基本功比较薄弱。有的医生虽然工作时间很长,但没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张希涛把待考对象召集起来,集中辅导,组织他们定期进行考核。他希望今年9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能有更多的人拿到资格证。

    “工作是靠一点一滴积累,希望这种培训能常态化,在我们离开新疆之后,这项工作也能进行下去。”他说。

    张希涛记得,有一次跨领域的大营救,“当时真是很惊险,我出了一身冷汗”。

    那天中午,张希涛正准备去吃饭,突然接到手术室护士打来的电话:“手术室有事,需要您赶紧上台做手术。”张希涛马上来到手术室,当时手术进行了一半,患者是一名70多岁的维吾尔族肿瘤患者,在剥离肿瘤时出现了大出血。张希涛说,当时情况很危险,因为大出血导致患者血压很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采取大量输液输血和各种抢救措施,最后终于止住了血。后来,病人康复出院。

    “想起当时的惊险,再看到病人康复走出病房,感觉这一切都值得,这就是医生的职责。”张希涛说。

    有时候他和别的援疆人员一块儿去当地的同事家里做客,对方总是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他们。

    “这里的人非常朴实。”张希涛说,“我们相处得很融洽。”

    张希涛还积极投入到“一帮一”精准扶贫活动中。今年7月,张希涛随慰问组来到洛浦县布亚麻扎村,见到了63岁的帮扶对象沙吾尔老人。老人家中贫困,老伴有精神障碍,一个孩子在上初中,另外一个孩子不幸溺水去世。看着眼前的维吾尔族大爷,张希涛内心极为难过。他把油米面等慰问品送到老人家中,又把随身带的现金留下,和当地村干部商量如何安排老人今后的生活,他希望能够给老人找一份工作。

    “我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是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他希望以后每次去都能给老人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桂杰 实习生 施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9月07日 05 版

张希涛:援疆于我是一种激励
古老西域文化插上数字化翅膀
甘南藏地:因互联网而变
神州秋韵
深圳高等教育能否再创“特区速度”
浙江高校转专业缘何越来越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