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9月0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古老西域文化插上数字化翅膀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剑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07日   05 版)

    “这是阔纳齐兰遗址的12张数字化照片。我们派出无人机与地面数字采集团队,全方位揭开了塔里木盆地一座座故城的神秘面纱。”

    近日,新疆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院长廖肇羽站在立体化沙盘前,向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政法大学等的12名专家介绍西域文化数字化工程和边疆治理的有关情况。

    出生在湖南一个书香家庭的廖肇羽,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不断地接触和学习西域的各种书籍资料。大学毕业后,他进入湖南卫视文字编辑室工作。

    2000年8月,他作出一个被同事认为近似“疯狂”的决定,从湖南辞职,来到塔里木盆地做研究。一些前同事以为,小伙子过两三年就会回来。但是,廖肇羽到了新疆后发现,有关西域文化研究大有可为,决定在边疆扎根。塔里木农垦大学为他个人成立了西域文化研究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名专注于西域文化研究的学者按地图做田野调查,开始是一个人跑,后来领着团队跑,用了4年左右时间跑遍了南疆地区每一个乡镇,塔里木河沿岸以及北疆的每一个县。

    在此期间,塔里木农垦大学正式改名为塔里木大学,给廖肇羽团队从事西域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并在2004年首次召开国际会议。美国、英国、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家一批学者前来研讨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从五块西域文化展板,到二三百平方米的西域文化展厅,再到1000平方米的西域文化陈列馆;从西域文化陈列馆,到西域博物馆,再发展到西域文化博览园,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在10多年时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机构也从研究所扩编为西域文化研究院,同该校历史与哲学学院合署办公,专职研究人员达80多人。

    数字西域重点实验室有关专家透露重点研究方向说,首先是西域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研究;其次是西域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及数字化传播研究;第三是西域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及社会应用示范与推广。

    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数据库为数字西域建设的重要平台之一。廖肇羽团队一方面对现有列入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制作,以数字化形式保存与展示,形成专题资源库;另一方面对已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追溯、重现。对未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挖掘、补充完整,进行数字化保存。

    该院基于“人文+科技”理念的西域文化数字化传播有了重大突破,以新疆达瓦孜、柯尔克孜刺绣等传统文化为载体的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综合服务系统,已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投入专项经费1744万元。

    这支团队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给我国的西部区域及中亚、西亚和南亚毗邻区的发展战略提供学术理论支撑和研究智库。兼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副市长职务的廖肇羽说,古老西域文化的创新传播与应用,正在为现代国家边疆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剑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9月07日 05 版

张希涛:援疆于我是一种激励
古老西域文化插上数字化翅膀
甘南藏地:因互联网而变
神州秋韵
深圳高等教育能否再创“特区速度”
浙江高校转专业缘何越来越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