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年逾六旬的村民夫妇听得懂的话描述“什么是‘十三五’”?27岁的公务员王辰龙和他的4名年轻同事用“崩溃”形容刚接到这个任务时的最初反应。
2015年11月,山东省烟台市莒格庄镇姚家庄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年轻人。这些身着迷彩服、被不少村民当作“一群孩子”的年轻人,是烟台市牟平区初入职的58名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王辰龙便是其中一员。
这项名为“青春走基层”的活动由团牟平区委和牟平区委党校联合举办,从2015年起,该活动组织青年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农村,在完成“走进农家院”“体验农家活儿”“帮做农家饭”“学说农家话”“结识农家人”五项任务的过程中,上好“劳动课”“文化课”“干群课”“三农课”,以期开辟青年干部走进基层、了解基层、热爱基层的新路径。
显然,这并非一场传统意义上的党课课程,每期活动仅持续一天,但其趣味性、挑战性成为这些青年干部学员的难忘经历。
从一开始就是实打实的较量,学员身份显然不是“从上面来的”,而课程内容也绝非“走过场”。
活动全程严格保密,现场抽签分发任务,坚持“地点不提前准备、路线不提前安排、任务不提前透露”,一切从基层实际出发,让青年干部走进真正的未知农家,看到最真实的农村,接触到最真实的群众。
在接到上述任务时,王辰龙正和组员忙着帮村民李大爷夫妇捡花生。这些平日在机关里接触的多是政策文件的年轻人委实犯了难,怎么样才能让李大爷夫妇听得懂听得明白?准备时间只有短短一小时,他们丝毫不敢大意。
“‘十三五’规划对咱们来说就是打电话更便宜了”“养老金提高了”“城乡医保一样了”……年轻人们七嘴八舌,李大爷老两口频频点头:“明白了,就是说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资费都降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除了向村民解释“十三五”,学员们临时抽到的任务卡还包括去10户村民家讲10项涉农政策等,“总之,就是千方百计难为他们”。活动具体策划、团牟平区委书记逄阳笑言。
王辰龙的“美好回忆”还包括帮村民打扫院子、烧火做饭这些琐碎的农家活儿。据粗略统计,这些青年干部学员中七成人此前从未接触过农家活儿。
在龙泉镇河北崖村,许多青年干部第一次体会刨花生、掰玉米和给苹果摘袋的劳动强度,不少人两个小时不到就汗流浃背、手掌起泡。在地里刨花生时,有的人不小心把自己的手表磕坏。
他们的认真与投入都被村民看在眼里。“说句实话,他们在家大多是独生子,不少人都没干过这活儿,他们在这里确实很辛苦,满头大汗也不觉得累、不嫌脏。”河北崖村村民张淑英说。
活动中最受欢迎的环节是中午只给每名青年干部5元,让大家到群众家中吃一顿饭,去面对和思考干群之间最淳朴、最原始的关系。
5元的标准是不是有点少?不少人面露尴尬。为完成这一任务,许多学员撸起袖子,跑前跑后地帮村民做各种农活儿作为回报。让这些年轻人甚为感动的是,为了招待好他们,不少村民现买肉现包饺子,有的甚至炖上了准备过年吃的鱼肉。
阵阵饭香中,青年干部和村民家长里短地唠着嗑,有学员写下这样的感想:仿佛重又回到并不遥远的“一个锅里摸勺子”的时代。
“学说农家话”才能“听懂农家音”。活动不断创造青年干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青年干部俯身倾听群众的声音,学着用群众的语言与群众交流。在莒格庄镇姚家庄村,刚刚入职的青年干部被分成10组,到60岁以上的老党员、老村民代表和老致富能手家里“听故事、学说话”,在零距离沟通中找寻与基层的差距。
作为活动第一期学员班班长,牟平区委办公室干部许德行感言,最大的收获是“政策落地一定要让老百姓真正听得懂”。
“咱们坐在办公室里,不知道老百姓进城办事要跑个十几公里、几十公里是什么滋味,但你到了一趟村里就会知道,老大爷到城里跑一趟,对他来讲是个多大的难事。”青年干部赵艳东感慨道。
牟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梁学泰对此项活动评价甚高:“‘青春走基层’活动开辟了青年干部了解基层的新路径,搭建了青年干部联系群众的新平台,树立了青年干部锤炼党性作风的新气象,是青年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探索。”
为活动点赞的远不止基层干部群众和组织部门,还有参加活动的青年干部学员。在牟平区党校培训班100门课程中,该活动被评为最受学员欢迎的5门课程之一。
在团牟平区委书记逄阳看来,这项活动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离青年更近一些”。“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对共青团既是作风要求,更是本职回归,要让青年群体在工作生活中更多地‘遇见’共青团。同时要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植入共青团的精神基因,成为每一名团干部思考和谋划工作的逻辑起点,让共青团更积极、有效地引领青年思想”。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