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9月2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昆山科创企业:从“强我”走向“利他”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20日   04 版)

    8月21日至24日,中国青年报社在清华、复旦、交大、南大等985高校中选拔10名大学生记者走进昆山,以“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为主题,进行为期4天的采访、调研、考察,用青年人的视角,深入了解昆山的创业就业环境、人才战略、优质高科技项目,深度体验昆山的休闲旅游项目及古镇文化,让更多创业创新人才了解昆山,以吸引优秀青年及优质项目入驻昆山,为昆山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作出贡献。

-------------------------------------------------------------

    “昆山是个小地方,更是个好地方。”这是昆山人介绍昆山时常说的一句话。

    昆山好在哪?地理位置好,江南水乡,昆曲发源地,百强县市之首……而对企业家们来说,这里是创新创业的乐土。

    众创空间、两岸青年创业园、柔性屏、智慧地球……随着昆山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昆山被加注了新的标签——“科创企业聚集地”。

    在昆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昆山科技企业,从强大自我,到合作共赢,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之路。2015年,在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力最强30个城市中,昆山位居11位,名列县级市之首。

    创新在于坚持

    在张弛2008年从南京工业大学毕业的时候,创业对他来说还是个“很陌生”的词汇。那年,他只身前往上海,做“细胞识别”工作,5年的打拼最终换来了优厚的待遇。

    事业起步还算顺,他却在这个时候选择离职。张弛一直放不下自己看好的二维码行业,2013年,他找到两位合伙人,3个人筹了300万元在昆山注册了德沃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目前已经为支付宝、顺丰快递等多家公司产品供应二维码识别设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参与中国二维码识别设备行业标准的制定。

    从金领到创客,从上海到昆山,张弛看中了昆山这块创业的风水宝地,“未来是个读图扫描时代。”提及转行创业的风险,他笑了笑,反问道:“现在,不是更好了吗?”

    张弛对当初的决定颇为自豪:“昆山在三年前国家政策大范围推广之前本身就有高端人才的引入机制,配套政策走得比较靠前,落实得也比较好,有利于企业创新创业。”

    85后的他脸上带着朝气,谈到对企业创新意识的培养,他说首先得树立好“老板文化”——与在商场、酒场、媒体面前混迹的企业家不同,张驰是公司里最勤勉的职员。他平常上午7点到公司,晚上11点才离去。

    在张驰眼里,“科技创新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996年,在清华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的一间研究室里,一伙年轻人借钱购买了一台二手设备,开始着手研究中国的有机发光显示(OLED)技术。

    2006年,正值显示屏行业的严冬,OLED技术不被看好,许多同行纷纷出走。清华研究团队却没有“乱了阵脚”,他们调研分析市场后得出结论:“OLED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只是因为技术瓶颈而未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慧眼识英雄,2006年,昆山市政府把OLED技术请到了昆山,2011年,这项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

    这项技术的发明者之一高裕弟,现任昆山维信诺科技公司总经理,谈及企业创新之路,深有体会:“创新在于坚持,实现技术突破,是解决之道。准确的判断,让企业在逆境中看清方向,坚持做研发,齐心攻坚克难,我们才能有今天。”

    “以科技创新,引领OLED产业。”目前,维信诺正在研发“柔性屏”,在展示中心的大屏幕上,可卷曲的屏幕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国显光电有限公司负责人姜哲介绍:“未来的屏幕可以卷进圆珠笔里,屏幕就像纸张一样薄。”OLED也因自身具备自发光、重量轻、亮度高、视角宽、节能高效、可实现柔性显示、适用温度范围广等特性,被誉为“梦幻般的显示技术”。

    据统计,2015年昆山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28家企业上市挂牌。

    创新理念助推企业发展

    走进昆山迈致科技有限公司的每个车间,墙上都会有标语牌,恍若走在校园的文化长廊上。“成绩只说一遍,问题要讲十遍”“学习是最赚钱的投资”等。公司人力资源副总李开林说:“这是我们公司的看板管理,每个车间、食堂、休息区域等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看板,希望潜移默化中给员工一些激励与提示。”

    看板管理、员工技能矩阵图、企业大树……对于创新理念的培养,昆山科创企业的良方还有很多。

    走进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医疗事业部车间,“员工技能矩阵图”白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矩阵图上竖排是员工姓名,横排是相关技能,红黄蓝绿四色代表不同的掌握熟练程度。

    据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员杨洋介绍说:“这样的矩阵图一目了然,企业会定期培训、考核、更改白板上颜色等级,以激励员工不断进取。”

    走进红砖建筑和绿色植被相互呼应的研华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昆山创新研发中心,就像走进智慧工厂,一幅现实版的智能物联网愿景展现在眼前:进入演示中心,随着大家的脚步声,灯光应声而亮;走进漆黑的会议室,按动墙壁上的开会按钮,灯光亮起,投影仪自动启动,大屏幕随之展开,空调根据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开始工作……

    今年8月20日,昆山市政府发布了创新创业人才政策,通过真金白银的奖励补贴鼓励企业个人创新创业。

    如今,政府鼓励、企业引领、个人自主,昆山产业升级的创新理念正自上而下,一步步扎实推进。

    园区文化助力行业共赢

    如果把昆山科创企业看作一个系统,技术是硬件,那企业文化就是必不可少的软件。科创企业创新、共享、互惠互赢的文化,影响着每一个前行的人。

    两岸青年创业园,是为内地和台湾地区的青年提供技术和创意孵化的平台,除了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租金优惠,园区本身也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导师进行创业指导,且不定期举办沙龙帮助他们交流创业中的困难。“园区文化”的熏习,促进了科创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倒逼”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型升级。

    2015年9月,“苦瓜打工网”入驻两岸青年创业园,除了对园区办公场所环境、价格的考量外,网站技术负责人李文腾说:“这里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周边的企业就像邻居一样,大家常会相互交流。”

    在研华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互利共赢的企业文化用一棵“大树”形象地被展示出来。研华科技研发中心总监魏廷安介绍,这棵企业“大树”名为“Lita Tree”。“我们的企业犹如一棵树,努力扎根把自身做好,结出来的果实供他人摘取,形成的树荫供他人乘凉。果子掉在地上变成‘利他’森林,研华在这里面来来往往。”

    走进昆山科创企业,青春、创新、共享的气息扑面而来。昆山企业科技创新正从“强我”走向“利他”,在互惠中共赢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 王欣媛 南开大学 裴悦)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20日 04 版)

昆山科创企业:从“强我”走向“利他”
工匠精神就是从99%提升到99.99%
勇于创新的昆山担当精神
如豆的灯火 诗意的千灯
昆山成两岸青年携手创业首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