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9月2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德国大学有专门课程培养学术规范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20日   07 版)

    刘茂,德国埃尔朗根纽约堡大学神经内科在读博士

    经教育部2016年第14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我国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管束。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出现过学术不端行为,但情况有轻重,惩治办法和力度也不同。对此,记者采访了德国埃尔朗根纽约堡大学神经内科在读博士刘茂,谈谈他眼中的德国治学风气,以及德国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治办法。

    中国青年报:在德国,造假、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情况如何?

    刘茂:整体来说,德国高校对学术要求较高。以博士毕业论文为例,根据专业和主题不同,准备的周期很不一样,但通常都需要3年左右来做前期的论文设计,后期的资料收集或实验室相关准备工作。我周围没有临近毕业搞突击的情况。论文中,对于已发表文章的观点和方法的参考,都需要严格在引文部分注明。随意复制粘贴其他文章部分段落的做法,都属于剽窃,管束会比较严格,照搬照抄基本不存在。正因为惩罚力度大,学生对学术不端行为都很排斥,也能够自我约束。总的来说,德国治学风气还是很好的,学术不端者受到的惩罚对其他学者也有警示作用。

    中国青年报:德国对于学术不端行为都有什么惩治措施?

    刘茂:根据德国《版权法》第106条规定,在非法律批准的情况下,未经他人授权而复制、传播或在公开场所展示作品或修改后的作品的,将面临拘留至三年有期徒刑的惩罚,或是处以罚金。另外,通过《民事法》可以强制侵权人在今后不能再次出现类似侵权行为;通过《行政管理法》则可以撤销博士所获得的博士学位。且不同州也有自己的大学管理法,各校的具体措施严厉程度会不太一样。譬如某些大学允许在发现剽窃行为后让博士生修改毕业论文,这主要考虑到保护大学声誉。

    中国青年报:这些惩治办法的实施力度和效果怎样?

    刘茂:整体上治理力度是很强的。像德国波鸿大学的一名社会科学硕士,因剽窃行为被剥夺学位,并被大学处以10000欧元罚金;德国国防部前部长古腾贝格,因其博士毕业论文剽窃而被撤销学位,后自动辞职;德国教育与科研部前部长沙万,因杜塞尔多夫大学发现其在博士毕业论文中有剽窃行为而被取消博士学位,后自动辞职。两位德国部长因此自动辞职,可见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危害之大,这也体现了德国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普遍态度。

    中国青年报:德国以严谨著称,但仍不能避免学术造假行为,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学术信息的获取带来了极大便利,这和几十年前有着天壤之别。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完成学术任务的捷径:剽窃。不论是在哪个国家,学术剽窃的便利都容易将学生引入误区。

    中国青年报:为了避免学术腐败现象的发生,德国大学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刘茂:除了制度方面严格的惩罚措施,譬如北威州可以处以最高50000欧元罚金,大学通常会开展学术伦理规范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学术态度和意识。在毕业论文发表之前,所有博士论文都要送交相关部门审核,进行严格控制。

    我个人认为,学术不端行为更多是和学术态度的培养及整体学术风气相关。广义上讲,学术态度也算是学术能力的一部分,缺乏端正的学术态度,急功近利,最终难以在学术领域开拓出新的天地。要有效防止学术不端行为,培养严谨的治学风格、提高防范学术造假的自我意识是关键。而导师,要为自己的名誉负责,也要对学生的工作负责,导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及大学相关课程的开展,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20日 07 版)

76.8%受访者发现当下招聘简章对福利待遇表述不明确
八项规定出台近4年
近七成受访者感觉社会风气有明显改善
德国大学有专门课程培养学术规范
79.0%受访者大学时想过转专业
CYOL 见报稿.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