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地说,我和约翰只有过一次独处的机会,但我却亲切地称呼他为我的“美国祖父”。这段感情源于我和约翰之间的一个小秘密,此刻我想把它分享给大家,以寄托我对他的思念之情。
2011年,我到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我寄宿的美国家庭一共有5位成员,麦克和伊迪斯夫妇、两个可爱的女儿以及牧羊犬杰克。这家人对中国的一切充满好奇,他们会问:中国也有沃尔玛吗?是不是每个中国人都会功夫?这类问题让我啼笑皆非。虽然不敢自诩“中美文化交流的使者”,但作为一名中国留学生,我当然会尽可能客观地向他们描述今天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慢慢地,这个西方家庭改变了对中国的传统印象。
约翰是麦克的父亲。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搬到麦克家的第4个周末,他一推开房门,两个孙女便扑上去与他拥抱亲吻,这种表达爱意的方式让我十分感动和羡慕。约翰似乎早已知道了我的加入,当他温暖的眼神落在我身上时,我礼貌地从沙发上站起来,对他点头、微笑,然后握手、拥抱,一切超乎寻常地自然。这是一双温暖的大手。眼前的约翰虽已两鬓斑白,但年过七旬的他身子依然硬朗,尤其是那双会笑的眼睛,可以让人忘掉俄亥俄州的寒冬。
此后,类似的家庭聚会还有很多,我和约翰总会在一起聊天。我告诉他很多中国的有趣现象,例如春运盛况、端午节的由来,他也会给我讲美国的橄榄球规则、议员丑闻,等等。我们总是聊得很投缘。
麦克家有个习俗,每年会组织一次家庭旅游。外出旅游的时候,他们会把杰克留在家里,并请约翰前来照顾。2012年10月,幸福的麦克一家如期出行,同时迎来了我和约翰唯一一次单独相处的时光。
此时的俄亥俄州,已经进入了漫长而寒冷的冬天。不出所料,第一场大雪就把我从朋友处购得的二手车送进了修车厂。“屋漏偏逢连夜雨”,我在前往修车厂取车时,发现汽车的后视镜被撞击脱落。更换电池的费用已不便宜,加上后视镜,这对一个穷留学生无异于雪上加霜。无奈,我只能把车开回家。
回家后我显得有些沮丧。约翰看出了异样,便询问我,我把事情原委告诉了他。他告诉我不用担心,第二天会陪我一起去修车厂理论。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车行。约翰一改平常和蔼慈祥的表情,对前台接待人员非常严肃地说:“我们要见经理。”约翰据理力争,他认为车行需要为后视镜的损伤负责。车行经理却态度强硬地认为,由于我取车的时间超出了车行的营业时间,所以他们不应该对此负责,拒绝赔偿。
协商未果,我和约翰不得不离开车行,我去学校上课,约翰回家照顾杰克。
(作者简介:牟谦,曾留学美国,现就职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院)
本栏目欢迎读者投稿,投稿邮箱chinausa@ao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