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9月2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海外学子华夏行:听留学青年回家真诚吐槽

实习生 杜沂蒙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章正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28日   07 版)

    长春街头的夜晚有一帮年轻人围在一起唱国歌,你很可能以为这是哪个年轻人在玩“大冒险”游戏,不是,他们是自发唱歌的。

    这是一群常年留学海外的学生,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分享各自国外的学习经历:有初来乍到的陌生感,有语言不通的心酸,有奋斗之后的收获……有一位同学提议——唱国歌,以至于一些路过的年轻人都加入了唱歌。

    日前,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主办的2016年“海外学子华夏行”考察活动,前往东北三省参观交流。来自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9个国家的18名中国留学生代表参加。

    出国,生活不得不面对辛酸

    出国期间,给父母总是报喜不报忧:“吃的好,住的好,啥都挺好的。可是实际上吃的苦不少,甚至有的还比在国内条件苦多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岳裕丰谈起国外的生活经历。

    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杨筱恬给出了相同的答案:“跟他们说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徒增担心,就索性不说了。”

    “刚到莫斯科那会儿,就会用俄语说‘面包’‘可乐’,第一天到学校连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还好包里有零食。”莫斯科大学的辛欣回忆初到俄罗斯的日子,“第二天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和同学走了好远的路,找到一家超市,当时可兴奋了,冲过去每人抱了一个大面包回去”。

    因为是在开学前几天到的,有一次辛欣外出时丢了宿舍的临时门禁卡,一时不能证明自己的身份进不了宿舍,他只好在教学楼大厅的长椅上度过了一夜。

    “还好是夏天,要是冬天可真不敢想象,基本上周围每个留学生都有过在长椅上过夜的经历。”辛欣说。

    郑2009年高中毕业就去了韩国,在仁荷大学,他选择参加的第一个社团是关于跆拳道的。

    “之前学校跆拳道社团是不收中国学生为正式弟子的,因为他们觉得你没有毅力,坚持不下去。所以中国学生只是可以观摩,作为兴趣参加练习。”他说,“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我愿意和你们一起吃苦,不希望被区别对待,所以每天特别刻苦地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的努力获得了社团的一致认可。一年以后,他成为学校社团里第一个被正式收为入馆弟子的中国人。

    而回想起在异国他乡的生活,让他至今留下深刻记忆的就是被称为“魔鬼训练”的一周。

    “那种形式就像特种兵训练,强度特别大,他们设计了各种不同的项目。”让郑记忆犹新的是身无分文、没有手机,在陌生的环境独自生存36小时。

    他说:“《余罪》你看过吗?就像那个里面一开始,他们被拉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那样。训练期间前辈说带我们去购物,结果走了一半就让我们下车。”

    “从那次以后,我就给自己一个约定,每年7月都要去一次济州岛,看看自己当时参加训练的地方。”在他看来,这是一种重温,也是对自己的激励。

    爱国,就是在误解时以实际行动赢得尊重

    让ISC Paris法国高等商业学院的李悦媛感到无助的是一次自己钱包被偷。“我们去看法国大阅兵,结束后有个人过来让我签字,我说不签的时候就有小孩过来抱着我的脖子,不让走,他们有同伴趁机偷了钱包。”李悦媛说,当时周围有警察、有大兵,可是事情还是发生了,那会儿就觉得自己特别没有归属感。

    不论是留学去往哪个国家,由于种种原因,被“另眼相看”的情况几乎是普遍存在的,只是表现在不同的方面。面对不曾经历过的“待遇”,这些中国留学生选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向外国人证明。有误解,就解释,没做对,就及时更正。

    郑刚到韩国时有着这样的感觉:“他们之前对中国留学生的印象是很穷、野蛮。”即便现在有所改观,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老师上课时对待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态度明显不同,对来自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提的问题,老师会很耐心地听完,并给出详细的答案。相反,对待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老师会显得有些敷衍,回答也就是一两句话。”

    从那时起,郑的内心就开始有种信念,一定要让自己变强大,一定要让他们改变对中国人的看法。在他看来,爱国并不是放在口头上,也不是借助祖国的强大炫耀自己,而是在他们误解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这不光是为自己,也为了中国留学生后辈和更多人赢得尊重。

    有时候,羞辱并不完全来自外界的看法。杨筱恬举了个例子,“有一次我们去看焰火,3万人的场地,其他人走后场地特别干净,中国人的区域却全是垃圾,当时就觉得很不舒服。”

    在国外,国歌成了大家表达情感最直接也最喜爱的方式。

    郑说,有一次校庆的时候,大家都在校园“摆摊”,有人过来要收摊,赶我们走。“当然不能和他们直接发生冲突呀,我们一群中国学生就聚在一起唱国歌”。

    “可能在国内这种感觉不是很强烈,但是在国外,真的是听到国歌眼泪会不由自主地流出。”对此,杨筱恬和李悦媛有着同样的感受,“那种感觉就像回到家了,很熟悉,很温暖,也很振奋。”

    回国,海外招聘渠道不畅通

    不管是在国外七八年的留学生还是刚去一两年的,很多人的想法就是学成后回国发展。然而说起找工作,又让不少人烦恼“一箩筐”。

    “我想要回国发展,但是收到的相关就业信息比较碎片化,不成系统,只是因为偶然的机会和个别企业有联系,像中关村这样比较集中的就业地点,苦于没有沟通渠道。”在随团参访东北老工业基地时,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郑鑫就向主办方表达了自己的需求:“特别希望团组织能够汇总一个信息表,发到大使馆,便于我们筛选。”

    他告诉记者,通常留学生获取这些信息的官方渠道只能是大使馆教育处,但是他们事务繁杂,有时候一些通知的信息传达比较突然,会让大家措手不及。他举例:“比如下个月有招聘活动,但是好多学生都有了安排,一些企业过去了,结果发现现场没几个人。”

    “我有个师妹,她们一个宿舍硕士毕业都要回国就业,可是去日本招聘的企业很少,她们只好请了两个月的假专门回国参加各种招聘。”杨筱恬说,“还好她们遇到了特别能理解我们的老师,给准假了。”

    她还指出:“就拿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说,不是我们不愿意到东北去,对于留学生,更多时候是没有及时得到合适的信息。”

    回国就业困难第一步就在于海外招聘通道不够畅通。

    “各个院校毕业时间上有区别,招聘中除了央企等一些有海外部的企业还好一些,其他企业可能没有海外通道,信息很不对称。”李悦媛说。

    不仅如此,由于留学生应届毕业生与国内客观存在的时空差,往往没办法到现场参加招聘面试,她设想,如果国内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海外留学生视频招聘的会议,这样就会方便很多。

    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自从2015年以来,连续两年举办“海外学子华夏行”考察活动,内容从“一带一路”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旨在加强海外留学生联系与服务。每年开营当天,还专门带大家参观留学生服务中心,请相关负责人进行专题讲座,让留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国情。

实习生 杜沂蒙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章正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9月28日 07 版

海外学子华夏行:听留学青年回家真诚吐槽
浅谈信用评分系统
第三届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双年展在京开幕
“青仔公益暑托班”叫响“团字号”民生品牌
见识“出”智慧
武威共青团:多措并举助力精准扶贫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