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第三届“绿色发展 生态六安”论坛在安徽省六安市举行。六安市委书记孙云飞在致辞中表示,六安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一部分,在这一块土地上,长期形成了一种红色精神,其核心,就是牺牲和奉献。面对目前加快发展、脱贫致富和生态保护的艰巨任务,六安市坚持弘扬红色精神、致力绿色发展,奋力把老区打造成红色精神的传承高地和绿色发展的崛起高地。
孙云飞表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六安人民历经了两次牺牲和奉献:
第一次牺牲和奉献,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当时只有100多万人口的六安地区,有60万人参加革命,其中有30万人献出宝贵生命,幸存者里走出108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30万人的英勇牺牲,铸就了红色的牺牲奉献精神。这个精神代代相传。
第二次牺牲和奉献,是建国初期修建淠史杭工程。为了解决新中国的粮食问题,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一定把淮河治理好。把淮河治理好有两大目的,一是根治水患,造福于淮河两岸的人民;二是保证淮河两岸的粮食能够丰产丰收,能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六安人民做了第二次牺牲和奉献,修了六大水库,把三大水渠连起来,形成了有名的大工程——淠史杭工程。
淠史杭工程被誉为“世界七大人工灌溉工程”之一。“那个时候修这么一个浩大的工程,国家没有钱,也没有大型机械,靠的是老区人民的人海战术,最多时每天80万人。上工的老百姓自带工具,自带口粮。不仅如此,他们还有50万亩的良田被淹,换来豫皖两省1.3万平方公里、1200多万亩土地的旱涝保收,把那里变成了鱼米之乡。”孙云飞说,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六安人民做出了重大牺牲,牺牲的是家园,奉献的是良田。
“目前,我们面临着第三次牺牲和奉献。”孙云飞说,“当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由最初的‘要生产’,变成了现在的‘要生态’;由最初的‘要温饱’,变成了现在‘要环保’。现在正处于经济发展从沿海向内陆进行转移的过程中,六安作为欠发达地区,面临着承接这种转移的最好时机。错过了这个机遇,再想去招商引资,就要费很大的力气。只要对环境有影响,对资源损耗大的企业,就不能在六安落地,因为我们是生态保护地区。本着这样一个原则,我们这几年拒绝了将近600亿元的项目。如果这600亿元的项目在六安落地,我相信对六安的经济发展,对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会带来巨大的好处,但是我们再一次做出牺牲和奉献,我们牺牲的是发展的速度和总量,奉献的是这次经济产业转移中间我们应该得到的那一份收入。”
孙云飞表示,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六安形成了绿色发展的思路,“那就是,锁定一大目标,绿色在先;用好两大资源,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构建三大体系,绿色产业、绿色人居和绿色生态;打造四大平台,‘一心一廊’、‘一谷一带’;实现五个要求,也就是要红红火火地发展,要健健康康地发展,要长长久久地发展,要实实在在地发展,要平平安安地发展。最后我们要打造两大高地——红色精神的传承高地,绿色发展的崛起高地,这是我们追求不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