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绿色发展,是六安市的出路所在,希望所在。”六安市人民政府市长毕小彬表示, 长期以来,六安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总取向、总战略,统筹、引领未来的六安发展,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共同提升,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积极探索并走出一条具有六安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全市上下对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给予强烈认同、积极拥护和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是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契合“五大发展理念”要求下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发挥生态优势、实现跨越崛起的必由之路;更是一项惠及当代、泽被后世的伟大事业。意义深远,使命光荣。
二是平台建设如火如荼。六安市结合实际,谋划实施了“一心一廊、一谷一带”四大平台建设。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展到74.4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66.2万人,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省文明城市、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省节水型城市,积极开展“多规合一”、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试点。六安茶谷建设风生水起,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六安茶谷开茶节,首批101个项目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五县区累计完成各类投资达16亿元。2015年,六安茶谷建设推动沿线23万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1200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评价六安茶谷品牌价值219亿元,在全国农业园区中位居第二。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紧锣密鼓,堤路结合工程和绿色菜篮子建设加快实施,淠河治理加快推进,1000亩沿淠绿色长廊完成首期建设。合六叶工业走廊暨金叶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确立了“一条主轴”(312国道)、“两大组团”(东部新城、金叶一体化)、“三个节点”(平桥、分路口、姚李工业集中区)区域总体产业布局,今年上半年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9.7亿元,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9%。
三是发展成效亮点纷呈。六安市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市和环保部绿色GDP2.0试点市。全市累计创建1个国家级生态县(霍山县),两个省级生态县(舒城县、金寨县),19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43个省级生态乡镇,87个省级生态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已进入公示阶段。旅游业加快发展,2015年旅游收入占GDP20%;天堂寨成功创建5A级旅游景区,万佛湖景区5A创建通过专家评审,全市拥有4A级以上景区25家、省级最佳旅游乡镇19个,数量分别居全省第二和第一。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互联网+”快速兴起,“特色中国·六安馆”上线运营,霍山、舒城、金寨县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占全省总数的1/5。开发园区扩容升级步伐加快,六安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霍邱、霍山和叶集经济开发区被列为全国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占全省总数的3/4。
毕小彬说,绿色发展是一项全新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组织坚强有力,领导高位推动;二是坚持顶层设计,统一思想认识;三是依托智库资源,探索发展路径;四是开展试点先行,积累宝贵经验。”
六安市建立了高规格的“1+4+1”绿色发展工作组织架构。“1”,成立了书记、市长领衔的高规格绿色发展指导委员会;“4”,绿指委下设六安茶谷暨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G312工业走廊暨金叶一体化建设、绿色人居城市建设和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等4个领导组,分别由1位市委常委任组长,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强力推动绿色发展工作;另一个“1”,成立市绿指办,专抓绿色发展工作。
六安市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实施意见(试行)》、《六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和《六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点事项和责任单位,确定了时间表、路线图,并提出将六安建设成为安徽省优质水源地、大别山区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六安市政府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签订了《六安市绿色发展研究课题合作协议书》,共同探索绿色发展之路。成功举办了绿色发展跨洲视频连线研讨会,通过视频会议和同声传译与美国、欧洲会场专家学者共同研讨绿色发展问题,探索绿色发展“六安模式”。连续举办三届“绿色发展、生态六安” 论坛,邀请国内前沿专家,聚焦绿色发展路径,就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促进六安绿色发展展开交流探讨。
通过积极争取,六安市5县区(金安、裕安、舒城、金寨、霍山)成功列入首批国家级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市列入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霍邱县经开区、叶集经开区、霍山经开区先后成功获批开展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探索开展钢铁、木竹以及食品酿造等产业循环经济模式。六安市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唯一连续三年获得国家该专项资金支持的城市。
毕小彬表示,绿色发展是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经过“十二五”期间的探索,六安市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