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0月09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农民书记”的脱贫攻坚战

——追记贵州省晴隆县县委书记姜仕坤(上)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裴江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0月09日   01 版)

    4月12日6时40分,年仅46岁的姜仕坤在广州突发心脏病去世。在此之前将近600天的时间里,姜仕坤担任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县委书记。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面积80%以上都是山地,石漠化严重。而地处滇黔桂石漠化区域的晴隆县,则是贵州石漠化程度最重、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

    人均耕地不足0.77亩的晴隆曾被称为全国最贫困的县之一。2015年,在全国向贫困发起决战冲刺之时,有32万人口的晴隆,尚有近8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010年年初,40岁的姜仕坤调任晴隆县县长,4年后升任县委书记。深度贫困的农村和急需脱贫的农民,让这位长期在黔西南州贫困地区工作的干部感到肩上的担子不轻。如何让农民快速脱贫致富,成了姜仕坤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

    穿一双褪色的运动鞋,身着一件旧夹克,提一个又旧又重的帆布包——这是这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县领导下乡调研时最常见的装扮。在姜仕坤眼里,没有时髦不时髦、好看不好看,只有能不能用。

    “他就是一个农民书记。”在晴隆县茶马镇董箐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安珍的印象中,“他穿的像农民,说话像农民,没有一点官架子,很朴实。”

    李安珍所在的董箐村麻山箐村民组在乌蒙山脉的群山之中,大山阻隔了村民和外界的联系。上世纪90年代初,麻山箐村民组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确定为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建议搬迁。

    “搬?往哪里搬啊?搬不出去,就得想办法活下去。”在李安珍的记忆中,山地养羊是县里在2000年给村民们规划的路子。

    不敢冒险的麻山箐村民在观望了6年之后,终于有3家愿意一试。然而,他们养的羊没能熬过那年的冬天。从那以后,麻山箐人谈羊色变,家家户户又回到了男人外出打工,女人在家种地喂猪的状态。

    2011年3月,李安珍当选为董箐村的副主任。在李安珍的游说下,又有几户胆子大的村民养起了山羊,这一次,长得肥壮的山羊卖出了高价。一时间李安珍带领村民养羊挣钱的故事开始在大山中传播,也传到了姜仕坤的耳朵里。

    没过多久,由于缺乏专业养殖技术,加上市面上的羊价一路走低,挣不到钱的村民把矛头指向李安珍。受了不少委屈的李安珍几度想举家搬到县城,躲避村民们的指责。

    就在李安珍快要绝望时,姜仕坤出现在了她家羊圈旁。“我当时觉得他是一名很专业的兽医。”李安珍清楚地记得和姜仕坤第一次见面的场景。

    穿着灰色衬衣的姜仕坤一头钻进了臭烘烘的羊圈,挽起袖子去感受羊身上的体温,抬起羊头观察其口腔和鼻子周边的黏液……姜仕坤一边说着羊可能患了什么疾病,一边叮嘱李安珍该用什么药去治疗。这一系列的“专业”动作,让李安珍误把姜仕坤当成县城里来的兽医。

    同一天,姜仕坤还在李安珍家的院坝里现场给村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买一只25斤的羊羔需要500元,出栏时不会低于100斤,按照市场价值1200元左右。和养猪相比,养一只羊需要的粮食只是猪的十分之一,换句话说,养一头猪的成本可以养10只羊,一头猪养到300斤也只值3000元,而十只羊最少值1.2万元。

    “这样算来,养羊确实不错。” 这笔经济账揭开了困扰在很多村民心中的疑惑。“你要坚持下去,带领村民继续养羊,你走了,村民看不到希望,村子又会回到以前的样子。”在姜仕坤的劝说下,李安珍选择继续留下来。

    家住大田乡兰蛇村的李国和姜仕坤的第一次见面并不愉快。“这位干部一来就径直钻进了我家猪圈,还问东问西的。”李国显得有些不高兴。

    李国所在的大田是晴隆最贫困的乡,海拔超过1900米的苗族山村兰蛇村又是大田乡最贫困的村。山路像丝带一样环绕在大山深处,驾车从乡政府出发到兰蛇村,15公里的山路需要用1个小时;下山时,轮胎时常因为刹车时间长而冒出青烟。

    当姜仕坤第一次踏上兰蛇村的土地时,看到大部分村民还住在茅草屋里,稀稀落落的玉米地里高大的玉米杆上挂着瘦小的玉米棒子,他一下皱起了眉头。

    “怎么这里的村民还在种80年代的老品种?”姜仕坤随手撕开路边地里的一个玉米棒子。他意识到,要想让这个没有任何产业支撑的贫困山村脱贫,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改变村民的思想,引导他们发展多种经营,盘活仅有的土地。

    同样是一亩山地,种玉米需要多少化肥,最后能收入多少钱;种烤烟要投入多少劳力,一年能有多少收入;种草养羊,政府有哪些扶持政策,一年能出栏多少只羊,能有多少纯收入……姜仕坤在田间地头与群众细算经济账,发动村民种植新品种玉米、种烤烟、种草养羊。

    “你说的养羊政策算不算数?”在外务工多年的李国自认为见过世面,他打心眼里认为这个挽着裤腿、一副随时要下乡或者刚下乡回来模样的干部顶多是个科长,说的话不见得管用。

    第一个质疑种草养羊的李国却成为了兰蛇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2012年开始,李国依靠山地上丰富的草资源养起了山羊,年均存栏八九十只,年均出售四五十只,收入5万元左右,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也成了大田乡远近闻名的养羊能手。

    作为姜仕坤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家住大田乡的肖长青还记得这位“县里最大的官”第一次来到自己家时,一屁股坐到了有些灰尘的板凳上。姜仕坤曾告诫县里的领导干部:“下乡调研时,不要嫌老乡家的凳子脏而做出擦拭的举动,我们脏的只是裤子,老百姓伤的可是心啊。”

    45万公里,是姜仕坤主政晴隆县6年来走过的路程。这意味着,姜仕坤每天的行车路程达200多公里。

    姜仕坤的足迹遍布晴隆县的每一个乡镇甚至行政村,下乡调研时姜仕坤往往第一时间直奔羊圈。哪个乡镇有多少羊存栏,哪个养殖大户发展存在困难,哪个山头的饲草长势最好,哪个季节羊群最易发病,他都了如指掌。

    话不多的姜仕坤在晴隆县是出了名的“抠”。“堂堂一个县委书记,经常会为了几十块钱跟我较真儿”。晴隆县住建局局长姜文新记得,有一次陪着姜仕坤到贵阳出差,为了方便开展工作,提前预定了一间180元一晚的宾馆客房;姜仕坤觉得有点贵,最后大家在几公里外找了一家100元一晚的招待所住下。

    对于给姜仕坤当了6年驾驶员的朱黎家来说,姜仕坤甚至“抠”得有点过分。晴隆缺水,姜仕坤基本都是利用在外出差的时候洗澡,他还叮嘱朱黎家,尽量出差时洗车。而出差过程中,到了饭点,他们经常一碗米粉就给对付了。

    有人不解,一个县委书记,至于这样吗?姜仕坤回答:“晴隆很穷,用钱的地方很多,不节省不行。我是书记,就是表率!”

    6年来,姜仕坤在田间地头、村民家中、羊圈里一笔一划地描绘出晴隆的发展蓝图。6年间,晴隆在姜仕坤带领下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2012年年初至2015年年底,晴隆县的贫困人口从16.19万人减少到7.91万人,贫困乡(镇)从12个减少到4个,贫困村从56个减少到52个,贫困发生率从52.2%降至25.1%。

    就在晴隆人攒足劲儿准备开始崭新的生活时,他们的“带头大哥”姜仕坤却倒在了脱贫攻坚的路上。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裴江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0月09日 01 版)

“农民书记”的脱贫攻坚战
做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中方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
广西兴安:红土地上展新颜
“微孝行动”微博话题征集活动结束
当团干部,就要把“1+100”工作做起来
江西遂川:志愿者“儿女”看望老人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10周年校庆公告
寻找互联网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