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刚刚过去的招生季,不少省市的高职院校又迎来了一次“生源寒冬”,甚至遭遇了“零投档”的尴尬。在生源不断被挤压的今天,如何吸引、留住学生,成了不少高职院校校长的首要难题。
本报此前曾对今年高职院校的生源危机进行报道(详见《中国青年报》2016年9月12日报道),在今年各省的高职招生工作中,一些学校遭遇到的生源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且从高职院校征集志愿情况来看,一些省份出现计划招生人数高于生源人数的情况。
然而,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一直存在着冰火两重天的现象,虽然,同处一个批次的高考录取阶段,然而有一些高职院校却受到大批学生和家长的追捧,这些高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水涨船高。有些学校的录取线超过三本分数线,甚至不少高职学校超过二本线的学生也占了很大比例。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近日采访了多所热门高职院校,试图揭开他们的办学秘密。
专业优势地理优势是高职办学两大“秘籍”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专业定位与地理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学校是否会受到学生的“追捧”。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不少热门院校的成功经验里,一定会有王牌专业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就是这样一所学校。今年,其在江苏省普通类专科文科录取最低281分(三本线282分),最高326分。超过本科分数的学生数比例是99.5%。理科录取最低244分(三本线265分),最高334分。超过本科分数的学生数比例为86.3%。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专科省控线文理皆为210分。
对此,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贾俐俐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今年江苏高职的普招生生源不足,首次出现招生计划数大于生源数。其实,高职院校招生在本科招生之后,三本的分数线一直往下降,但是后面的分数又不降,可供高职招生的人数不足计划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招到比较优秀的生源,还是很高兴的。”
“学校的产品就是专业。”贾俐俐表示,“如今,江苏省又在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尤其是苏北地区。我校是交通院校,主干专业都是交通类专业,包括交通建设、交通工具、交通运营管理类专业等几大类。地理位置在南京,是省会,也是一个优势。”
贾俐俐说,很好的行业基础也很重要。“我校隶属于交通运输厅,受到社会的认可。学校有很好的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这赢得了家长的信任。所以学校的就业前景很好,专业办踏实了,才会这么受欢迎。”
对于拥有德阳、成都两个校区,占据地理优势的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来说,今年的招生“成绩单”同样令人羡慕。今年该校在四川普通专科录取达到二本线人数共1994人,占在四川普通类专科招生人数(5244人)的38.02%。其中理科1468人,占理科4370人的33.59%;文科526人,占文科874人的60.18%。
高的报考率离不开王牌专业。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杨辉老师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该校超出本科的学生一般会选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审计专业、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等。“比如建筑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都是国家示范专业,也是我校的老牌专业。根据我们每年对报考学生的报考志愿的统计情况看,这两个专业人数特别多”。
而对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品牌影响力和与社会需求对接的专业是其吸引学生的最大“法宝”。根据该校招就办统计数据显示,今年该校除单招、技能高考,在湖北录取普通文理考生3350人,超过本科线的就有2939人,占到88%。
“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家长的夸奖。”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洪渠表示,经过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学院的品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学校的办学实力、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已经逐步得到社会、家长和考生的普遍认同,形成了较好的口碑效应。
李洪渠表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应对接社会需求。“职业教育要做到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与行业产业发展、与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培养的人才才能‘适销对路’”。
高职吸引学生关键靠好的就业
就业,不仅是高校大学生挂在嘴边的话题,也是决定高职院校能否吸引学生的关键因素。做好就业这个“出口”,才能打开招生这个“入口”。
贾俐俐表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平均每个孩子都有3~5个岗位供他们选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校园招聘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像工程施工机械专业,每个毕业生有超过10个岗位供他们选择”。
据了解,该校实行学徒制,有些专业的学生一进校就是一些企业的员工。“其标志就是招生和招工同时进行。学校及时关注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也很看重学校的人才培养,通过学徒制的培养方式,校企实现共建”。
杨辉表示,能招到优秀学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就业。“学生读了3年书之后,可以通过学校的平台以及我们合作企业的平台,找到理想的工作”。
因此,杨辉认为,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相比唯一的优势就是它的就业。学生读高职院校只用3年就可以毕业。3年后,学生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我觉得这是学生上本科分数线却选择读高职的主要原因”。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今年的录取结果同样优秀。据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刘丹丹介绍,今年该校招生计划2170人,其中省内计划1604人,省外计划566人;在普通高考录取考生中,分数超过二本的有311人,占录取考生的18.5%,分数超过三本的1288人,占录取考生比例76.8%。
刘丹丹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对新生开展的招生调查显示,考生报考我校的3个主要原因是专业爱好、就业优势和技能培养方式。”
刘丹丹认为,之所以可以吸引超过本科分数线的学生,是因为学校以用人单位的“就业出口”带动学校的“招生入口”,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强,用人单位反馈好。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今年的录取工作中,文科的录取线全部在三本线以上,理科70%超过三本线。对此,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长郑毅刚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很多家长的唯一想法就是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就业。
“可以大胆地猜想,至少3~5年之内,我校不会低于这个(分数线)。” 郑毅刚表示,“今年这个70%的比例实际上还是稍微有点低了。因为我们的录取分数线一直很高,造成今年很多家长不敢报考我校,所以反倒低了。”
而对于这“一直很高”的原因,郑毅刚说:“我们之前是铁路中专学校,一直和铁路行业关系密切,所有的专业基本上都和铁路行业有关,铁路用人单位也非常相信我校学生的质量。”
读本科还是高职:社会刻板印象在逐渐转变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生源危机总是与“没有本科学历”和“社会不认可”挂钩。突破人们“看不上高职”的传统偏见,真正发挥高职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优势,才是高职院校从“生源寒冬”走出来的根本所在。
贾俐俐坦言,社会对高职院校还是有一定的歧视,即使是对口企业,一般也会招聘本科生或研究生。“企业也希望我们的学生在3年时间内拿到本科文凭,所以我们也和本科学校有合作,拿到本科继续教育的文凭,这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是很大的。”
此外,贾俐俐表示,该校还积极与企业合作教学。“一个四五十个人的班级,至少有10个左右工程师要参与到班级的教学工作中。有企业要走向海外,我们根据他们的需要,办了法语工程师班。之后,我们还会根据‘一带一路’政策,关注企业需求,参与东南亚地区建设,动态地和企业紧密合作,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高职院校要有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敏感性,要适时调整专业,把专业办活,这是高职院校的优势。”贾俐俐说,“现在更多的家长和学生已经在转变思想,在三本或者说不太理想的二本和高职院校之间,选择读高职院校。我们很高兴看到这样的现象出现。”
贾俐俐指出,社会的人才需求在早些年其实有一些偏差。“应该像金字塔一样,塔基部分是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而高科技研究开发人才应该是少数的塔尖部分。”她认为,合理的社会人才结构是,大部分应是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院校的学生,这样也可以让家长对孩子更有期望。
对此,李洪渠也表示,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还是有很多优势的。“高职院校的专业与行业(企业)、产业结合更紧。与普通本科院校比较,高职院校始终围绕区域经济的发展设置专业,保持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和‘依存度’,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更强”。
“我认为对于优质高职院校来讲,高分考生放弃读本科转而读高职、高职录取分数线超过本科线的趋势可能会延续下去。” 李洪渠指出,这就要求高职办出水平,让学生“学有所得”,真正成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当社会认识到,高职院校毕业生经过3年的学习步入社会后,一样能有‘出彩人生’,就不会在乎拿的是专科文凭还是本科文凭了。”李洪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