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欣
视频编导:刘攀
H5制作:中青融媒工作室
文稿编辑:蒋韡薇
-----------------------------------------------
5个小时10分钟过去了,志宇和陈州离青岛崂山最高峰仅剩下十分之一的距离。
“咯噔、咯噔……”两人一大一小、一前一后,手中各自握着一双足球大小的木盒,这是他们的“登山鞋”。
早晨下了一场细雨,木盒在湿漉漉的山道上落地,发出的声音比平时更清脆些。每次落地,他们的屁股都会往木盒上挪一下,身子向前摆动,完成一步的前行。两人的动作,出奇地同步一致。
健全人的话,这条3公里长的山路,平均两小时就能走完,但没有双腿的少年志宇和演说家陈州,征服一座高山,要付出的不只是时间。
由于景区索道即将关闭,两人不得不放弃最后的登顶。此时志宇掌心已被木盒磨出许多水泡,陈州发着38.4度的高烧,汗水一次次浸湿了衣服。
这是11岁的志宇第一次登山,第一次站在高处看世界。4年前因为一场车祸,志宇双腿高位截肢。此后,他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离家800米外的公园和新华书店。
33岁的陈州曾说,站在山顶拥抱整个世界是最幸福的感觉。20年前,他从火车上跳下,被轧断双腿,乞讨、唱歌,最后通过演讲重新找回自我。他自传里说走过了近1000座城市,登顶了百余座山。
今年开学前,山东即墨当地媒体报道了《无腿少年上学记》,志宇告诉记者,陈州是他的偶像,他的愿望是“和陈州叔叔一起登山”,记者帮他联系到了陈州。
陈州第一次在新闻里看到志宇时愣住了,“特别走心,他现在的样子和我小时候一模一样。”
陈州对志宇的影响很深。车祸前,他就曾在电视上看到过这位“没有腿、用木盒走路的叔叔”。车祸后,父亲仿照陈州的木盒也给他做了一双“鞋”供他行走。
说起那场车祸,志宇妈妈曹爱玲仍忍不住流泪,有对孩子的心疼,更多的是感慨志宇的勇敢和乐观。
那时志宇才上一年级,医院一周内连下3次病危通知书。志宇妈妈觉得,“整个世界崩塌了”。那时,瘦小的志宇每天躺在床上,靠着枕头的瘦弱身子会像婴儿一样控制不住平衡,不是下滑就是往两边倒,她只得在志宇身子两边加固被褥,把整个人围起来。
此前,曹爱玲夫妇以卖凉菜为生。车祸后,两人停了买卖,成天都在家里不敢出门,“买菜都是赶着最早、人最少的时候去,买完就低着头匆匆回家。”曹爱玲说,当时家里除了抽泣声,只剩沉默。
“难过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乐地过好每一天?”当时仅有7岁半的志宇成了家中最先走出车祸阴霾的人。“志宇车祸后亲戚朋友来家中探望,很多安慰的话我们没听进去,志宇听进去了。”也是因为志宇的这句话,曹爱玲夫妇才打开了心扉。
他们尝试过给志宇安假肢,但却因为伤口不断在发炎、化脓而放弃。从三年级起,志宇开始学陈州用木盒走路。
起初,细小的胳膊支撑不起身子的重量,不是手蹭到地上磨破,就是整个身子往前倾栽到地上,连续摔了两个月,志宇才逐渐习惯了这双“鞋”,还有它“咯噔、咯噔”的声音。
见过陈州和志宇的人,都说他们很像。一起登山时,有游客笑称他们像一对父子。除了外形,他们对待命运的态度也很相同。陈州也曾对自己说过类似的“心不死,美好才会降临。”
陈州3岁时,父亲因赌博输光了所有家产。6岁父母离异,把他丢给年迈的爷爷奶奶,8岁便辍学跟着爷爷在街边乞讨。
13岁时,他流浪到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听说有一座大城市叫济南,他想去看看大城市的样子,没钱买车票,只能爬上拉货的火车,因为坐反了方向而跳车。醒来时,他发现自己的腿枕在头底下。
陈州说,失去腿后的5年,他几乎都是爬着行走,饿了就去餐厅乞讨,在垃圾堆里捡残羹剩饭,和流浪狗抢过食物,被人贩子拐卖当挣钱工具……
18岁那年,他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转折,“它让我回到了人的生活。”
一天,陈州在建筑工地抹墙的抹子上、修鞋师傅的修鞋箱上找到了灵感。他用在街边卖报纸的钱,找到了一位木工师傅,请他用工地上的废弃木头,给他做双“鞋”。陈州说他永远记得穿上“鞋”那一刻的喜悦。他走上街头,转圈、摇摆、抖了抖屁股,做了好几个俯卧撑,他把这双鞋称为“陈州特制鞋”。
这双“鞋”到达的第一站,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的泰山之巅,为了一览众山小,陈州手持木盒攀登了10多个小时。
选择走进志宇的人生,陈州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考虑,面对这个“似曾相识的男孩”,陈州清楚,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很多过客,就像路过的每处风景,但无论是行色匆匆或者长久相伴,都会留下意义。
与志宇的这次会面,陈州准备了3份礼物:一场分享会和志宇交换各自的故事;把主持人乐嘉送给他的一辆助力车送给志宇;还有一双刚做好的“新鞋”——这原本是陈州给自己准备的第19双鞋。
在陈州看来,这双木盒鞋子对他的意义超过了任何东西,它不仅仅是行走工具,更是他自己抬起头重新做人的见证。
18岁那年,陈州撑着木盒在路边唱歌。“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那时,《水手》是陈州仅会的一首歌,歌词和旋律还是5年前从医院的收音机里听到的。
“这首歌重启了我的‘螺旋桨’,让我的梦想终于有了一双可靠的翅膀,我不能因为身体残疾就当一辈子的乞丐,我要自己养活自己。”
这一唱就是10年,他学了很多新歌,撑着一双木盒走了全国700多个城市,举办了3000多场个人街头演唱会。粤语、四川话、闽南话、北京话、东北话、山东话……陈州学会了很多地方的方言。也是在街头唱歌时,他与现在的爱人邂逅。
志宇送给陈州的礼物是《人生不设限》,讲述澳大利亚演讲家、残疾人尼克·胡哲的书。志宇说:“我想和陈州叔叔一起去创造奇迹,共享正能量。”
在很多人看来,陈州靠着木盒征服五岳的峰顶是一个奇迹。现在,到一个地方先去爬山已成了他的习惯。今年4月,陈州完成了中国首例无下肢双人飞机高空跳伞记录。从3000米的高空中一跃而下,陈州在高空大喊:“我终于插上了翅膀,我是陈州!”
志宇的学习成绩很优秀,在他卧室的墙上,挂满了每个学期获得的优秀学生奖状。遭遇车祸后,看书成为他最大的爱好。他说:“现在我可能不能像陈州叔叔一样去到很多地方,但是我可以在书中了解未知的世界。”
他几乎每周都会去新华书店看书,科幻、科普书是他的最爱。书店的工作人员说:“志宇每次来都会看一下午,我们要关门了他才会走。”他看书时坐在地上,把两只木盒放在身子两侧,有时会有不明情况的人问他“小朋友,这个小板凳可以坐吗?”他会带着一些小脾气回答:“这是我的。”然后把木盒拢进自己怀里,一只手用力握紧木盒的把。
今年夏天,志宇到了山东省青岛残联轮椅羽毛球队学习羽毛球,他未来想往职业残疾羽毛球运动员的道路上发展。
主教练曲胜强从事羽毛球教学工作近8年,他说志宇是他带过印象最深刻的学员之一。
曲胜强说,由于志宇此前基本没坐过轮椅,两个月的暑假,他有一个月的时间连羽毛球的“毛”都没摸到,一直在练习轮椅的滑动,训练很枯燥,但志宇没有一句抱怨。
每周有两天是体能训练课,要求学员滑动轮椅绕训练场30圈,和志宇一起训练的两个学员比他大10岁,训练经验也比他丰富。曲胜强对志宇的要求是,“根据自己的节奏来,他们绕完你跟着一起结束就好。”但志宇仍以30圈的标准要求自己,其他学员已经跑完,他还在场内一个人绕圈。“小宇特别能吃苦耐劳,不轻易服输。”
志宇一直有个瞒着爸妈的“秘密”。有时晚上睡不着觉,手掌触摸截肢的部位,男孩会一个人躲在被褥里流泪;偶尔梦到那时在医院不打麻药换药时的疼痛,医生把碎石从他骨肉里一颗颗取出的场景,醒来枕头湿了一片,分不清是梦中流下的冷汗还是泪水。
陈州也有较为严重的“幻肢痛”。20年来,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几天时间,失去的双腿在“作怪”。每次幻肢痛发作时,他什么都干不了,全身会不停地冒冷汗,实在痛得没法忍受了,就用残肢去撞墙缓解。
近年来,随着陈州越来越有名,他的事迹被贴上了“励志”标签,很多人把“希望”的重担压在陈州身上。他每天都会接到各式各样的求助电话,请他资助经费的,向他咨询心理问题的……陈州也会觉得压力大,有时候他会关上房间门,煮一壶茶,一个人大哭一顿,然后继续把阳光传递给大多数人。
2012年起,他开始从事演说,成为一名励志演说家。各大卫视的舞台、高校的礼堂、蜀山的玻璃栈道、部队的练兵操场……都响起过陈州的木盒“咯噔”、“咯噔”的声音。陈州说:“我给他们讲我最平凡的故事。不需要华美的修辞和演讲的花哨技巧,我想讲的就是真实。”
他想做一个有用的人,被更多人需要的人。2013年,他与伙伴成立了“小州励志工作室”。截至目前,组织了200多场“小州全球励志唱讲会”。陈州打算11月在青岛奥体中心为志宇办一场募捐会,为其筹集从现在到大学的所有学费花销。
去年3月,陈州曾以口述的形式出版过一本名为《你的坚持,终将美好》的书,他在书中说道:“我之前的人生种种,让我对一切苦难都做好了心理和生理的准备,之后勇敢的我,感谢这曾经的一切。”
登完崂山的第二个星期,志宇在语文课上学了一篇名为《轮椅上的霍金》的课文,他在读后感中写道:“霍金认为他并没有失去很多,他还有灵活的手指,可以思想的大脑,还有理想和感恩的心,我从他的话中听出了他是一个乐观积极、顽强非凡的人。”
志宇很期待和陈州再登一次崂山,“下一次,我一定要登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