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文字游戏玩得溜,当然是一种本事。但是,如果经不起较真,终究会被打回原形。
----------------------------------------------
位于湖南长沙南托街道的昆仑和府小区,紧连着昆仑湖。开发商卖房时,打出“五万平米天然湖,开启湖居之门”的宣传语,吸引了不少市民花高价在这里置业。谁知住了5年后,业主们得知这片湖是开发商租的,业主和开发商均没有产权,而且开发商还在湖边部分区域砌起围墙,称是出于“安全考虑”。(《潇湘晨报》10月13日)
“五万平米天然湖,开启湖居之门”,靠着这样的宣传,这个楼盘想来曾让不少买房者思绪放飞。如今,栈道失修,围栏腐朽,围墙突兀而起,湖居之门旋即不复存在,说好的天然湖成了“租来的湖”,说好的依湖而居,成了望湖兴叹。
如今,愤愤不平的业主们认为被开发商的广告狠狠地忽悠了。要说忽悠,开发商素来是有传统的,也是相当有功力的。正如网上所流传的段子:建在繁华闹市中的楼盘,必然是“绝版黄金地段,财富在握”;建在偏僻山林中的楼盘,必然是“御山揽胜,天然氧吧”;建在学校旁边的楼盘,必然是“书香门第,何须孟母择邻”;建在政府旁边的楼盘,必然是“名门福地,比邻高贵血统”。有了这片湖,那还不任由开发商在广告上天马行空。
要是说这开发商是在忽悠,开发商显然是要喊冤的,人家就站出来说了:当初打广告时,只是说小区靠近昆仑湖是个优势,业主可以就近欣赏,就像江景房,业主有欣赏的优势,但是并不意味着湘江划给了业主。这看上去似乎是不容辩驳的。只是,当初的“开启湖居之门”,跟这如今的“就近欣赏”真的是一回事吗?拿湘江来类比,看似合理,其实也是有逻辑漏洞的:靠近湘江,那是区位优势,而说“开启湖居之门”,说的不仅是区位优势,而是对配套环境的描述。
能把文字游戏玩得溜,当然是一种本事。但是,如果经不起较真,终究会被打回原形。这样的一锤子买卖,即便真的能大赚一笔,没有了品牌和口碑,这样的开发商又能走多远呢?
对那些一肚子委屈的业主们来说,对一片湖的认真,就是对自身合法权益的诉求表达,它无关输赢,关乎的是商业文明下,市场的参与者能否恪守契约精神,能否依循法治精神。无论如何,消费者不能成为不明真相者,不能总成为被忽悠的一方。当然,业主固然需要“认真”,但是,这依然不能成为忽悠泛滥的逻辑起点。
于此而言,真正需要追问的,开发商的“忽悠”传统从何而来?是谁助长了它们的忽悠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