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当“鸡汤”撞见“反鸡汤”

简.易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0月21日   08 版)

    如今大家都反感“鸡汤文”,但不可否认,多年前那些励志而温暖的哲学小语曾怎样抚慰过粗糙焦虑的心灵。

    时过境迁,90后、85后不再迷信这些,他们制造了“反鸡汤”话语,颠覆以往的思维方式,以“心灵砒霜”的姿态调侃、反讽、自嘲,似乎负能量十足,又似乎揭示人生真相,直指人心。

    表面上看,这仿佛是一场“互相伤害”,它会让人垂头丧气,心灵更加溃不成军?还是让人直面现实,有新的行动力?

    本期我们特意选编几条,请心理学专家逐条解读“心灵砒霜”在说什么。

---------------------------------------------------------------------

    (一)

    “你若安好,那还了得?你若盛开,苍蝇自来。”

    乍一看太毒舌,可内心升起的丝丝快感又令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毒舌”说出了人心里有但不敢说出的话,暗合了内心潜伏的那个“小邪恶”,释放了曾被压抑的心理能量,帮人在心里完成了那个抽刀落地的行为,岂有不快之理!

    荣格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阴影”的部分,即自己不愿接受、不允许的部分。借着这样的阅读,可疏泄出这些能量,维护心理平衡。

    “你这么努力,忍受了那么多寂寞和痛苦,可也没见你有多优秀啊!”

    “盖茨休学创业成了世界富翁,但人家休的是哈佛大学。”

    感觉多残忍,道出真相,令人泄气,还貌似唆使年轻人放弃努力;口气里掺杂着尖酸刻薄,令那些努力了很久还看不到曙光的人听到,尤感被拍到岸上!

    王宝强从草根变明星,成了众多北漂“群演们”的励志标杆,是他们连续几年吃盒饭睡桥洞的直接动力源泉。然而,这个概率是不是有点儿小呢?

    不看低自己,但也不强求自己够到超过能力的高度,是心理成熟的表现之一,即拥有基本的“现实感”。

    “知道为什么自古红颜多薄命吗?因为没有人在意丑的人活多久。”

    颜值不高的人们有没有被击中?

    知道为啥自古红颜多薄命吗?

    原因之一:曝光率代替统计学的结果。芸芸众生里就那么些耀眼的明星,在网络发达的时代,明星们的喜怒哀乐无遮拦进入百姓视野,让普通人为之悲喜。其实她们的挫折履历并非独有的一份,我们感觉她们“命苦”,完全是表面经验形成的虚假概念,真要抽样调查“红颜”和丑人的生命长度,结果还真说不好呢!

    原因之二:公众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自我心理平衡术,即看到有人——特别是红颜们“凄惨”的时候 ,才能确认自己不算倒霉,感叹“只有平淡才是真”。以前嘲笑“剩女”舒淇林心如嫁不出去,其实她们从不缺少爱和追求者,只是不愿被万众检阅而已,而今她俩的归处都已安放,众人又会将同情和哀叹转向其他人了吧!

    (二)

    “熟练运用‘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可以省下人生80%的时间。”

    话糙理不糙,这是一个心理界限问题。

    爱管闲事儿的人,把别人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过分热心、过分卷入、过度干涉,感觉自己俨然是个“拯救者”,觉得他人离了自己不行。这里面隐藏着对他人的不信任、感觉他人是弱者或有缺陷。此外,过度卷入他人事情的人,其潜意识里将他人当成“工具”,常常否定他人,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打击他人的自主性。

    自我功能良好的人,感觉被剥夺了思考及决策的权利,迟早会发出“关你屁事”的抗议。

    而那些心理依赖或丧失自我者,则可能会频频向他人求助,令人不胜其烦,最终会被他人以“管我屁事”结束这场心理游戏。

    因此,专注投入做好当下的自己,不侵扰他人,也能不被他人侵扰,这是自信,是心理定力良好。而良好的心理定力是我们需要终身修炼的一门功课。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读不懂的诗和到不了的远方。”

    “诗和远方”最近被批得太狠了。实际上,它们好比疗愈疲累身心的世外桃源。人遇挫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潜入其中,实现与不满现实的短暂隔离,以减轻内心不安,这是自我照顾的一种方式,也叫心理防御。

    人们可以在“那里”整理好内心,重返人间,以更好的状态应对人生,如此说来拥有自己的“诗和远方”是件幸运的事;但是,如果屡屡使用此防御机制,频频逃遁,则有可能养成退缩恐惧等病理性行为模式,要及时自我觉察。

    虽然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读不懂的诗”和“到不了的远方”,可是人人又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像过往经历中令自己满意的情景、当下的快乐小确幸、未来的希冀,等等,都是心理滋养,这正是积极心理学所倡导并证实的建设性因素。

    “以前觉得靠关系的人一定很无能,接触后发现人家样样比你强。”

    如果有这样的发现,说明之前的“认为”可能是一种晕轮效应,即见了一棵树就以为是森林;还可能是酸葡萄心理,对自己得不到的就说它不值得被拥有。二者皆为了平衡当下的那颗失衡的心,缓解内心的不舒服。

    因此,有一种心理能力叫“心理化”,能看到人和事情的不同方面,能理解他人与自己不同的处境和感受。

    (三)

    “这段日子迷惘又黑暗,撑过去了会有下一个黑暗等着你。”

    “其实有些事情,你不试试,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绝望。”

    “人生就是这样,有欢笑也有泪水,一部分人负责欢笑,另一部分人主要负责泪水。”

    “你只需要看别人精彩,老天对你自有安排。”

    不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怎么到我这儿,挫折就接二连三了?精彩都是别人的,我却 “永无出头之日”?太让人绝望了!

    但这些话确实是“心灵砒霜”了。如果总有这种负面思维,确实要警惕。沮丧、无望可都是抑郁的信号。

    某些阶段内如果连遭不幸,人不可能情绪不低落,不怨天尤人。要允许自己有这些情绪,拥抱安慰它们。

    同时,一定要记得向周围看一看:你的家人和朋友都在那儿呢,哪怕只是将烦恼跟他们说说,更何况他们还随时愿意伸出援助的手,那可是你人生里宝贵的心理支持系统!

    必要时,懂得求助也是一种能力。

    “爱笑的女生运气不会太差。说实话,如果一个女生运气一直不好,我不知道她怎么笑得出来。”

    运气,应该算是个随机事件。理论上讲,运气不会永远坏,也不会总是好。

    俗话“祸不单行”里,蕴含着一个关联,即一次霉运之后人往往会出现不良的情绪和状态,严重时还会扰乱了人的判断和逻辑,如此下去自然会连累接下来的事情,结果就成了祸不单行。“福无双至”里,也是在告诉我们“乐极易生悲”的道理。

    爱笑、乐观的人,其人格系统里天然有一个过滤器,滤掉糟心的因素,留下有力、有利和可为的部分,即使碰到“霉运”,也不会被其统治,能跳出发霉的心境,致力于转机点。

    如此看来,爱笑与运气很可能是正相关的关系呢,“运气一直不好”也是一个可以被打破的循环。

    “你觉得自己又丑又穷,一无是处。不要绝望,因为至少你的判断还是对的。”

    “从前有只丑小鸭很丑,不过人们发现它虽然长得丑,可味道还是很好的。”

    “不要没完没了地修图,你现实中长得丑,我们都知道。”

    彼此互黑是90后表达亲密的一种方式,一听就知道关系有多铁,经得起这样的风吹雨打;哪一天突然客气起来,还觉得生分了,心理距离远了。可是,若并非铁杆朋友,那这就有些“犀利”过度、攻击发泄之嫌了。

    现代的年轻人敢自黑,也能互黑,他们痛了,用自嘲来表达,带着点儿黑色幽默的味道,貌似透出一种绝地而后生的力量,也是一种自信心态。

    突然想起女星贾玲,凭着敞敞亮亮的自黑、爽爽快快地被黑,在娱乐圈站稳了脚跟,足见其自我价值感的稳定性不错。

    (四)

    “许多人说选择北上广的原因,是发展机会好。但他们说的发展,实际上指的就是打工。”

    北上广机会确实多,“工作”的概念也更宽泛,有事做有收入,就是有工作,只要做得好,就有提升的空间。不像小县城,只有考上公务员或是“事业编”,才算有工作。

    让我们从深层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下“打工”:其实人人都是在为自己打工,为自己内心的需要——或钱、或权利、或声望,是内心的需要将人引到一个跑道上,从此奔跑不息。有人清楚自己在为啥而奔跑,有人却感到身不由己、似乎内心有股看不见的驱动力,那可能是潜意识需要,比如无休止地追求被认可、回避孤独和寂寞,等等。

    劝大家关注内心,体察需要。当“身不由己”越少,离真正的内心渴望就越近,给人“打工”的被动感就越小,活力和创造力则越能焕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就越强。这是存在主义心理学教给我们的。

    “喜欢一个人就去表白,万一成备胎了呢!”

    “你要是喜欢一个女生,就好好学习。找个好工作挣好多钱,等她结婚的时候你多出点份子钱。”

    “别说我很好,我很好为什么你不要。”

    “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彩祥云迎娶别人。”

    乍一听,是调侃,是自嘲;细细感受,像一个受伤的孩子,一边舔着伤口,一边在警告路人……不过,被拒绝后留下创伤,做如此反应,可以理解。

    这般自嘲和调侃,又是在主动刺破那个恐惧,将脆弱晒出,好比将内心那只黑黑的壁虎“啪”地摔在地上,直视、攻击、粉碎之,不再压抑或者否认,似乎准备要来一个有力量的转身。

    “你努力过后才发现,智商的鸿沟是无法逾越的。”

    “比我聪明的人还在努力,我努力还有什么用。”

    “成功=99%的汗水+1%灵感”之所以作为励志鸡汤代代流传,因为它令人感觉成功可以自控,就看努力还是不努力。它与成功学异曲同工:提取出可控部分并过度夸大其作用、故意忽略人的天赋素质等基线数据,忽悠人到头脑发热,直至认同追随。

    它被信奉至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它正中人下怀——人人渴望被认可,谁都不愿被否定。所以,老师从来都是这样对家长说:“你的孩子很聪明,但不努力。”即孩子成绩不好是他自己不努力,而不是基因有问题,家长听了如释重负,焦虑下降。

    有一个事实:人是多样复杂颇具个体差异的,智商确有高低之分。承认差距,停止自欺,接纳不同,需要勇气。

    还有另一个事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生来都自带粮草与地图”,没有一个人仅有短板。所以要找到自己的长板,也许它已初露端倪,也许还在潜伏状态。

    总之, 取长补短易成邯郸学步,扬长避短才是人生正途。

    “我们听了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你不能解决问题,就会成为问题。”

    上半句谬论:如果听听道理就能过好一生,那你就把四肢和大脑都还给上帝吧!

    下半句精彩:世界就是充满了矛盾和问题,人生来就是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进步,如果你干啥都不成,就会有人来解决你——找你谈话,甚至炒你鱿鱼。

简.易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0月21日 08 版)

当“鸡汤”撞见“反鸡汤”
看台
万花筒
90后“心灵砒霜”为何盛行
网络游戏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