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1月0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穿越千年去厨圣故乡“咥”一碗“泡面”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03日   05 版)

    合阳十大碗  山西农业大学  杨青青/摄

    合阳是《诗经》中唯美爱情开篇《关雎》和《蒹葭》的发源地;不仅如此,据史料记载,“夏启封支子于莘”,合阳也是“有莘”之国的所在地;《孟子》中曾提到“伊尹躬耕于有莘之国,而乐尧舜禹之道”,伊尹是夏商之际著名的历史人物,他教民五味调和,创中华割烹之术,开后世饮食之先河,被人尊为“厨圣”。由此可见,合阳还是一代“厨圣”伊尹的故乡。10月20日,我有幸参加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青年报社和陕西省合阳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薪火匠心·感知华夏”——“一带一路大学生记者合阳饮食文化研学活动”,来走进合阳,实地考察合阳传统美食以及其制作过程,寻找美食故事,感受“有莘”之国——合阳丰厚的饮食文化底蕴。

    于小江南偶遇“羊肉饽”

    洽川景区风景优美独特,有着黄河流域最大的芦苇荡和最大的湿地保护区,还有百余种国家保护动物在此栖息,素有“小江南”之美誉。

    在这里我们偶遇了关中四大名吃之一“羊肉饽”。据民间传说金将王镇归顺南宋,领兵南下,行至合阳时,当地老百姓曾用羊肉和烩饼招待他。南宋绍兴十年,王镇同岳飞大破金兵后,王镇也用羊肉和烩饼招待岳飞,岳飞觉得很美味,就问这是何物?王镇说:“肉是羊肉,饼子汉民叫饽饽,我们胡人很爱吃。”岳飞说:“胡汉能成为兄弟,也可以变一家,那就叫饽吧。”羊肉饽因此而得名。

    在合阳民间曾有这样一句谚语,“宁说一盘饽,不吃酒席一桌”,可见虽历经了数百年的历史变迁,当地人对“羊肉饽”喜爱的热情也仍旧未减。

    我们拉着同行的美国小伙伴Faramarz,走进了一家不起眼的街边小吃店,店面不大,但单就羊肉饽的配料就有十几种,几乎占了整个灶台的三分之一。店主是一对夫妻,见我们进来,热情地招待了我们,煮面配料,不一会儿,就端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饽。

    红红的辣椒油浇在汤上,旁边配着魔芋和各类调料,香味混合在一起,挑起一口放进嘴里,面的筋道与魔芋的糯软相结合,再配上独特的调料,让人意犹未尽,就连对食物一向很讲究的Faramarz吃完后,都问我:“这个汤,我能不能把它一起吃了?”

    一碗“泡面” 穿越千年

    在陕西,有句话叫:“吃至极致即为”,“”在陕西方言中的使用率极高,一般谈到“吃”一般用的都是“”。由此可见,陕西人对于美食有着极高的追求。

    在此次的活动中,我们还有幸走进了“中国古老的方便面”发源地——坊镇,穿越到古代,去一碗“泡面”,寻找美食背后的故事。坊镇坐落于著名的福山景区脚下,从合阳县城出发,向东行驶大约10公里就能到达。坊镇的美食街就位于坊镇的镇中心,木质结构装饰的小吃店一家挨着一家,每家店面还都挂着一面颜色各异的旌旗配着红色的流苏,挂着大红灯笼,颇有一番韵味。

    在坊镇,踅面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美食。相传,在汉朝初年,魏王豹反汉,韩信奉命出兵平叛,行军至洽川。为不暴露兵力,解决吃饭问题,韩信让伙夫以当地盛产的荞麦为原料,烙成大饼,发给士兵,吃时用开水一泡即可,十分快捷方便,而这个就是我们所称的“踅面”。在坊镇美食街,我们不仅品尝到了集浓厚的历史气息与美味于一体的踅面,还亲自体验了踅面的制作方法。

    踅面的制作极为讲究,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和面,一是要把握水与面的比例,必须稀稠得当,其次是需要用一根粗木棒顺同一方向搅拌,搅拌均匀,和出来的面才有嚼劲。出锅后的踅面,调上白油,浇上红油,加上盐、醋、花椒粉再撒上一把葱花,瞬间香气四溢,令人胃口大开。坐于木桌旁,一碗踅面,前方的旌旗随着呼啸的北风哗哗作响,我仿佛穿越到了汉朝初年。

    伊尹曾说:“凡味之本,水最为始,”洽川东临黄河,水土肥沃,又有瀵泉滋润千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酝造一方美食。合阳,不仅是一个美食与文化相互交织的“有莘”之城,还是诗经的发源地,这里每一道美食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这里有爱情与美食,就差一个你。

    (山西农业大学 杨青青)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03日 05 版)

“一带一路”大学生记者合阳饮食文化研学活动
穿越千年去厨圣故乡“咥”一碗“泡面”
芦花弄月吟诗处 雎鸟欢鸣处女泉
福山记
水有精气神 天下黄河魂
青石殿印记——父子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