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1月0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Good News

脑电波协奏曲

陈婧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04日   10 版)

    在病床上躺了28年的玛罗丽斯·约翰逊(Rosemary Johnson)怎么也想不到,在有生之年,她还有机会参与音乐创作。

    约翰逊曾经是一名大有前途的小提琴手,17岁就成了英国威尔士国家歌剧乐团的一员。不幸的是,一场毁灭性的车祸,让她在昏迷中度过了7个月。醒来后,严重的颅脑损伤使她丧失了语言和运动能力。

    病痛困住的只是约翰逊的身体,而不是脑子。那个富有音乐细胞的大脑,让约翰逊在瘫痪近30年后,有了重温音乐旧梦的机会——今年年初,50岁的约翰逊和其他3位有着类似病症的前音乐人一起,在伦敦神经残疾皇家医院完成了一次小提琴四重奏表演。

    不过,可千万别以为这又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事实上,这一切的奥妙,都要归功于约翰逊头上戴着的那顶“脑电波电极帽”。

    这顶紧贴头部的橡胶帽子上,有若干个电极。它们吸附在头皮之上,会描记大脑神经细胞活动所产生的生物电活动,然后通过与之连接的电脑,将脑电波的活动和大脑的指令“翻译”出来。约翰逊和同伴们的演奏,就是在这样的原理下进行的。

    面对着一个电脑屏幕,戴着电极帽的约翰逊注视着屏幕上出现的五线谱。每一个画面会出现4个不同的五线谱小节,每一个小节旁都有不同的彩灯标示。

    精通乐理的约翰逊一眼就判断出哪一个小节最适合接上前面的曲谱。她不需要做出任何肢体反应,只要将注意力聚焦到她选择的那个音乐小节的彩灯上。她所选的乐谱,就会出现在对面小提琴演奏者眼前的屏幕中。随后,演奏者就会按照约翰逊的“作曲”,实时、连贯地演奏出约翰逊“谱写”的作品。约翰逊的其他3位伙伴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同时“谱”出自己的乐谱。四重音乐交汇在一起,成了一曲美妙的小提琴四重奏。

    他们为自己的乐团取名“超越音乐”乐团(Paramusical Ensemble)。他们的第一首作品被命名为《激活记忆》,一如他们当下通过科技重拾音乐的人生写照。今年2月,他们还把这一曲目带到了普利茅斯半岛艺术当代音乐节上演出。

    “动动脑子”就能谱写乐章,听起来毫不费力,但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和伦敦神经残疾皇家医院的研究团队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那些供患者选择的音乐小节都出自普利茅斯大学计算机音乐研究跨学科中心主任米兰达(Eduardo Miranda)之手。米兰达依然记得,第一次与约翰逊一起成功演奏完一支曲子后,“我们都哭了。我们可以感受到约翰逊能够重新开始做音乐的喜悦。”

    但是,科学家们并不仅仅希望这项新技术用于艺术活动,还希望同类的技术突破让那些有语言和运动障碍的患者,突破身体局限,自由地表达自我。

    目前,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已经有许多类似的技术尝试。比如有一位瘫痪病人,在脑电波相关技术的帮助下开了喷气式飞机;另一位美国患者则“跳过”了他受损的脊髓,直接将脑电波的指令传送到“腿”上,指挥脚的动作。

    目前,脑电波相关技术的广泛运用还存在一些挑战,噪音、电极运动和无线电干扰,都可能影响技术的稳定性。约翰逊和他们乐队所带来的好消息足以让人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在科技的帮助下谱写出新的人生乐章。

    (根据BBC、《每日野兽》新闻周刊(The Daily Beast )、medicalexpress.com 等相关报道编译)

陈婧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04日 10 版)

摩拜单车成网红 共享经济造英雄
H5精选
脑电波协奏曲
泛资讯平台品牌大战的背后:
争抢万亿元新中产阶层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