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1月0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影音书画

先看着爽,再吃着香

闫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09日   11 版)

    我对着螃蟹吞了下口水,不是真的大闸蟹,而是美术学院墙上的《虾蟹静物画》。

    画饼不能充饥,但的确能馋人——桌上的三分之二都是食物,半剥皮的柠檬娇嫩多汁,橙红色的龙虾油光水滑。我双目凝视,呼吸深沉,胃开始“蠢蠢欲动”,渴望一尝画中的美食。

    羡慕画家画完就能饕餮吗?用不着!研究发现,大部分表现食物的画作都不是餐桌上的真实面貌,而是画家们的好梦一场。换句话说,和经常P自拍求点赞的我一样,那些绘画者也常常用画来“骗”大家:我吃不到,还不能画出来勾一勾你们吗?

    今年,康奈尔大学食物和品牌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500~2000年间欧洲和美国的140 幅画作,发现两成包含蔬菜,四成画了肉类,四成包含面包,四分之三绘有水果。在《虾蟹静物画》中出现的柠檬,则是17世纪荷兰画家竞相追捧的大明星。

    研究小组中的布莱恩·万辛克人称“食物界福尔摩斯”,看透了这一“流行趋势”背后的机理:柠檬色泽靓丽,模样俊俏,“皮肤”纹理深得画家宠爱。尽管当时价格高昂,画家们仍想尽办法把它添在画布的一角。

    “画中的食物大多是会让人沉溺其中的奢靡料理。”万辛克说,把这些吃的画下来方可展现身份地位或好品位,把难得一见的山珍海味做成顶级大餐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吃个饭要论“出身”,真不是时代病,估计从吃野牛的原始人就开始了——上脑和眼肉专供部落首领。

    看着《虾蟹静物画》中被凌乱堆放在桌上的美食,处女座在分泌唾液之前,可能只想把一叠叠盘子整理好,再扯一扯快要掉下来的桌布。其实这种杂乱无章是画家们故意为之的。

    肯尼斯·本迪纳在《绘画中的食物——从文艺复兴到当代》这本书中明确提到“混乱就是食物画的主要特色”。因为那时的画家除了会看“出身”外,还会用凌乱表现“富足感”。

    16世纪,文森佐·坎比在《卖水果的女人》中,把粉嘟嘟的水蜜桃都堆到了女人的大腿上; 17世纪,让·斯腾在《烤面包师和他的妻子》中,让面包铺满了整个窗台;18世纪,约翰·左法尼在《佛罗伦萨水果市场》中,让一篮篮水果摆在商贩周围,几乎不留白。

    “整理癖”在19世纪之后出现的画作中也许会得到治愈。在古斯塔夫·盖尔博特、韦恩·第伯和安迪·沃霍尔的画中,被盛在纸盒、盘子或罐头中的食物第一次整装登台。

    工业时代到来,机器成为掌控流水线的“一哥”,食物却失去“个性穿衣”的权利。缺乏品位的商业化制成品,会被特立独行的艺术家讽刺一番。不过与表现食品富饶绵延的景象相比,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说了那么多关于食物的事儿,却忽略了另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嘴。可不呗,要吃到任何美味,都要麻烦我们的嘴巴唤醒舌头,再指挥牙齿。

    不过在绘画作品中,很少能看到画家直接表现“人们正往嘴里送食物”的瞬间。“在餐桌华丽的场面、对上帝的感恩及其社交功能之下,吃实际上是粗野的动作。”本迪纳在书中写道。

    谁都不愿意和“吃一口漏半口”或者爱好“吧唧嘴”的人坐一起吃饭,除了破坏气氛之外,掉在桌上的饭粒汤汁真的很影响食欲!

    有趣的是,画作的年代越近,画中的食物就越“接地气”。“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到来,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方式彰显社会地位而不用通过食物画。”万辛克解释道。

    风靡全球的米其林餐厅曾拒绝过食客的相机。500年前的画家能画,现在却不能拍,大抵因为前者是安静而高雅的艺术,后者却用“咔咔”声破坏环境。

    “别拍了,鹅肝都凉了!”看到桌上的美食错过了与胃第一时间的交融,大厨心底发出了痛心疾首的呐喊。

闫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09日 11 版)

选举里来了狼孩儿
知新
先看着爽,再吃着香
一篇300万人读过的科学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