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文明旅游观象台

旅游之殇

罗强烈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10日   07 版)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中青旅旗下“如是户外”品牌追求的诗意与境界。最近参加“如是户外”第一届登韩国汉拿山的活动,一路生出许多感慨,其中之一便是属于老生常谈的“旅游之殇”。

    我对“登汉拿山”这个旅游产品的喜欢理由是:距离远近和手续办理都很合适方便,两个小时左右的飞机行程,济州岛落地签证,一个周末加两天年假,来回4天就能搞定;能够征服一个国家的最高峰,虽然只有1950米,还是有一定成就感的;汉拿山的山道非常适合登山,从起点到终点,一上一下全程18公里多,上下落差1200多米,关键是整个山道既安全,又充满了自然的野性……然而没料到的是,登完汉拿山下来,我震惊地发现全程18公里多的山道居然没有一个垃圾桶,更震惊的是几乎没有人乱扔一点垃圾。

    我们登汉拿山那天,正逢周六,还是韩国人多,有济州的,多为呼朋唤友,或家庭式团队,也有从首尔等地来的,可见韩国人是热爱登山这种有氧运动的。汉拿山已属国家公园,我们从公园入口处开始登山,登山社发给我们两样东西,一是补充能量的巧克力,另一则是塑料垃圾袋。我是在登顶之前最大的杜鹃避难所感受到垃圾问题的。人们或吃自备的午餐,或是买避难所的泡面,然后在其木制廊桥或台阶上席地而食。对于韩国人,无论是一群朋友,还是一个家庭,他们围坐在一个地方吃完午餐离开后,地上没有留下任何一点垃圾,他们制造的垃圾,无论是餐巾纸、一次性筷子,还是泡面盒、矿泉水瓶,一概都用垃圾袋装好放在背包里带走了。

    当然,我们中国人在汉拿山上也没有乱扔垃圾,也是放在垃圾袋里,或把垃圾袋装进背包里,或拴在背包上,和韩国人一样带下山了。我与队友万三还专门议论过这个事情,在国内旅游途中爱扔垃圾的中国人,在汉拿山上也不扔了,看来主要是受到一种强大的环保意识影响,使大家产生了一种美丽的自觉。

    这种强大的环保意识,除了人的文明素质外,也来源于管理。登山社给我们发垃圾袋,汉拿山上不设垃圾桶。还有一个细节更让我感慨:韩国的旅游车上,由司机负责,都在车前备有垃圾袋,你制造的任何垃圾,都可以带回旅游车丢进垃圾袋;如果你的烟头没有熄灭,司机还会用一个杯底有水的一次性纸杯接过烟头,然后再帮你放进垃圾袋里。

    这就是制度的支撑、意识的影响、文明的力量。

    虽然我爱我的祖国,但我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个问题至今仍然解决得不好。这些年,随着中国人钱多了,满世界旅游的人也多了,这种“旅游之殇”还在世界面前暴露得触目惊心,以至于成为一个屡教不改的“老生常谈”问题,影响到文明古国的颜面。

    最刺痛我的这类“旅游之殇”,是去年春天在河南封丘,县委书记李晖带我们游览黄河湿地。封丘的黄河湿地,至少应该是从春秋郑卫时期传下来的,因为湿地的芦苇丛中,还有属于“鸟中熊猫”的震旦雀鸟。那天,我们就是去湿地芦苇丛中看震旦雀鸟。夕阳之下,那一片芦苇美丽极了,我们踏着一条几百米长的水上栈桥来到芦苇深处,水清亮极了,芦苇青绿极了,我们不但听到了震旦雀鸟的鸣叫,还看到它们在芦苇丛中跳来跳去……然而,到了最后的观赏平台,我却看见四周的水里,扔了许多矿泉水瓶,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沉到水底,挨着芦苇根部,也许是有意装满水丢下去的,为了表示“到此一游”。

    在那一瞬间,我不单感到“大煞风景”,而且是被一种对大自然的变态、恶意甚至敌意亵渎激怒了!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是辛弃疾的自信。在韩国登汉拿山,我也体会到了妩媚青山见我也“如是”的和谐境界。然而,那些对大自然持变态、恶意甚至敌意的旅游者呢?他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他却未必“如是”。

    莫谓青山无言,那些乱扔的垃圾与青山的美丽尖锐冲突;攀爬文物照相者,留下的是破坏文物的铁证;在自然景物和文物建筑上刻字纪念“到此一游”者,轻者会受到后来者的哂笑,重者则会受到大家的诅咒……“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应该是一种旅游境界;如果包括辛弃疾的审美层面,也许,这正是“如是户外”这一旅游品牌内含的理念与诗意?

罗强烈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11月10日 07 版

取消“领队证” 旅游法小修订的大意图
旅游之殇
激活旅游意识 推动“人人旅游”
旅游商品包装别太过了
黑龙江在京掀起冰雪狂欢
《2016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在武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