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不在“985”“211”高校就一无所有吗?
@王莣忘:我读的是职业技术学院,当初自己也挺自卑,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学校的名字,甚至以“一座没有名气的学校”来回答。当时可能是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圈子,始终没有跳出来。如今早已释然,毕竟高职也是大学的模式,我经历了大学的生活,感悟了大学的生活,认识了不少同学和朋友,在图书馆里读了不少书。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锻炼的也锻炼了。我并不后悔自己读了高职,也不能责怪学校的层次不高,主要责任还是高考没有考好。可能每个学历层次的人,对未来工作和生活憧憬的方向不同。只要自己生活得快乐,在本职岗位上把工作干好,就是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作贡献。
@Teer:我不是“985”,也不是“211”,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大专生。如果说“985”“211”的同学都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了,那我们这些大专生不就如同蝼蚁一般了?我个人认为吧,每个人在大学都应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在擅长的领域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就够了,术业有专攻,不必强求自己样样都比别人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总有比我们优秀的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无是处,优秀的人可以成为我们不断激励自己前行完善自我的目标。有比较,有改进,有进步。不必担忧优秀的人太多,只要肯努力,有一天你就会成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人。
@洗洗睡不着: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每个阶段都要十分努力,上“985”“211”与否只是开始,我们需要做的是忘了过去的辉煌和失败,去搏击更高远的天空。因为人来去赤条条无牵挂,本就无所谓拥有和失去,我们所作的努力,只是为了让自己拥有一段难忘的经历。如果哭过笑过,那么老的时候回想起年轻的时光,我们可以笑着说这一辈子没白活,这样我们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陌:我读的是专科,但是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充实。虽然学校位置偏僻,环境不太好,但是我们的老师都很负责任,很有耐心,乐于帮助我们解决困难,亦师亦友。没了“985”“211”,我拥有一大群好老师,很多善良、充满活力的同学。只要有一颗永不止步的心,并付诸行动,我们不管在哪所学校,都可以拥有很多,日子过得很充实。
@闫荣:虽然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把“985”“211”当作第一门槛,也有人为了进这些名校而挤破了头,但事实是无论走到哪儿,无论干什么都要靠实力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有的人即使身处“985”“211”但是却没有付出,只是为了一纸文凭,所以他们即使有了也是一无所有,因为没有实力没有人会认可他们,反而那些进出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因为自己输在起跑点而十分努力,他们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他们是富有的,拥有充实的大学生活。努力吧,年轻人们,只有靠实力才能打败别人。
@叫我雪成:很多学生从小就被灌输这样一种思想,“高考改变命运”,“成绩好、考了好学校就有前途”,这让很多专心读书听老师、家长话的孩子们都潜移默化有种观念:“考了高分,考了好学校我就是最优秀的,我就成功了。”“考不好我的一生就完了。”其实我们都忽视了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大学也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考上“211”“985”只代表你有个更好的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平台,并不代表你就是成功人士,没考上也不代表你这辈子就完了,更多的是看你以后是否努力,是否不断学习、实践、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未来的路还是需要你踏实努力地走,视野要长远、要对自己和身边的人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卑不亢地面对这个世界。偶尔的失落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懂得调整,经历挫折以后要反思,要让挫折成为你经历的一笔财富和你前进的动力。只要你有理想、有目标,你都不会一无所有。
@胡波:网传有句话:“其实,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清华的软卧,本科的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成教的在厕所挤着。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这话是有部分道理的,文凭的确很重要,但也要看个人的就业意向和能力。如果用“985”“211”来衡量一个人是否“一无所有”,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岂不更是一无所有了?他们连个本科文凭都没有。事实上,在每年700多万名毕业生中,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都是占据“半壁江山”。专科生当然很难留校,进事业单位或考公务员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各种歧视,但不可否认,在这个大群体中,有不少人在某个行业内还是作出了不菲的成就。 我觉得,问题应该反过来追问。天底下的职业丰富多样,有360行之说,毕业生最终都是被分流到各个行业,各个单位。有的行业、岗位人为地设定学历门槛,而有的则是不设任何门槛标准。在你所要从事的行业中,比如,在服务性行业内、技术型岗位上,甚至是“网红”这个新兴的行业中,要想取得傲人的成绩,究竟有哪些决定性因素?这样一来,文凭可能就是一个很小的影响因素了,个人努力程度、个人技能和才华、机遇、人际关系等,甚至家庭背景可能都是影响因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