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扎根乡村九年 倡导和谐风气

河南民警陈晓磐把“赖村”变为模范村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吴梦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20日   02 版)

    见了陈晓磐,就连河南省大袁村小学的孩子们都会叨念起“有困难,找晓磐,找了晓磐不做难”,村民们则习惯喊他“小磐子”。

    45岁的陈晓磐是一名中共党员,曾经参军入伍,后由军队转业入警,曾在县看守所、拘留所当过副所长。11年前,他来到大袁村,任河南省临颍县公安局皇帝庙派出所指导员兼驻村民警,兼任大袁村党支部副书记。

    “在陈晓磐来村之前,原村班子成员全出去打工了,村里家族之间、干群之间关系紧张,经常有偷盗、打架的事情。陈晓磐驻村后,和村‘两委’一起开展工作,现在大袁村被评为‘河南省十佳民主法治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村’!”大袁村村支书王喜林说。今年6月,陈晓磐荣登“全国政法英模榜”,近日,他又入选“全国公安楷模”。

    结上访积案 解村民心结

    陈晓磐分包的警务室辖14个自然村,有2813户居民。其中,大袁村区域矛盾沉积,家族纷争多发,干群关系、警民关系紧张,纠纷、案件、上访“三不断”。在这样的情况下,2008年陈晓磐主动把警务室安到了大袁村。

    “刚到村里,我打算挨家挨户走访,先和村民熟悉起来,可是一开始连老百姓的门都敲不开。”陈晓磐说,那时候村里治安差,村民们对派出所民警的印象不好。他发现村里“三不断”问题的症结,在于村里的上访积案。

    自1992年以来,大袁村几户村民占部分公共用地盖房、栽树,并以有人承包村里耕地未交够承包款为由拒绝退地,而承包户们又借口宅基地划分不均,拒不交款。加上村里不断有男性村民因年满18岁要求划分宅基地,问题被反映到乡里,状告到县里、市里,几经调解还是无果而终,村民们多次发生激烈冲突,险些酿成命案。2009年初,陈晓磐苦口婆心给各方做工作,终于将欠款收回、宅基地划分完毕。

    那时辖区还有40多起类似的上访积案,陈晓磐逐个化解,还将经验总结为“三问三访六到位”法,并收录在《河南省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学习手册》一书中。

    79岁的袁殿卿,曾因宅基地纠纷非正常上访12年。6年前,陈晓磐解决了他的问题,从那时起,袁殿卿就一直义务为陈晓磐的警务室打扫卫生,成了年纪最大的编外协警。他说:“晓磐啊!你把我这么多年的老问题解决了,我佩服你。我虽然老了,但能和你一块多为群众办点实事,我觉得没白活!”

    开广播 建广场 倡导和谐风气

    在维护治安时,陈晓磐发现,由于公路通不进来,辖区长期闭塞落后,村里风气呈现出迷信盛行、道德滑坡、是非模糊的情况,这给辖区的稳定埋下隐患。陈晓磐有了扭转村里不良风气的想法,他与6个村的“村两委”一起,大力弘扬“孝道、科学、和谐”。

    2008年,陈晓磐在大袁村首先建起了“法制道德大课堂”播音室。搭建播音室之初,陈晓磐修了修村里生产队坏掉的大喇叭,把它捆到杨树上,再扯一根线连到村室,放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就开讲了。陈晓磐说,那时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播音,早晨播放新闻联播,中午、晚上由自己给村民讲法律、道德知识。每当到吃饭的时候,陈晓磐的声音就从大喇叭里传出来,“道就是万事万物遵循的规律,法律就是国家的规矩,违反了会受到惩罚”。

    刚开讲时,村民们都当笑话听,但陈晓磐一讲就是8个月,他用大白话讲《弟子规》《大学》里的道理,村里的风气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改变。

    2010年,在县里的支持下,村里修通了大袁路。多年没通的路修通了,村民们觉得有很多想做、但没做成的事该提上日程了。陈晓磐提议,村民们合力捐钱,建一个文化广场,平时村里妇女老人在一块跳跳舞、唱唱戏。陈晓磐跟村委会商量,广场建成时立碑,捐钱超过100元就在碑上刻名字,村民们捐钱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

    文化广场落成时,碑上刻满了名字,不少村民捐了上千元。碑上还有一个人捐了50元而留名。陈晓磐说:“这是村里的一个老单身汉,家庭情况非常困难,但是他坚持要拿出钱来,和大家一起为村里作贡献。”

    “连心结”成为村民的“护身符”

    2008年,陈晓磐刚到警务室不久,为了加强与村民的沟通,陈晓磐做了8000多枚中国结,正面是“警民一家亲”的字样,背面印有自己的名字和手机号码,他称之为“警民连心结”。在串门时,陈晓磐把“连心结”挂到村民家里,说“有事给我打电话”。开始时有人认为这是作秀,没有当回事。

    2009年3月的一天,夜里11点多,天上下着小雨,孕妇郭某突然出现临产征兆。但是她的丈夫和公公都在外务工,婆婆患病,连走路都困难。郭某尝试拨通了“连心结”上的电话。陈晓磐接到电话后,立马和村干部一起找车,连夜把孕妇送到县妇幼保健院。等孩子出生时,已是第二天早晨7点多,看到母女平安无事,陈晓磐才放心地回到了警务室。

    “那天接完电话我很兴奋,终于有人主动找我帮忙了。多晚多难都要帮,咱是警察,说到做到才能让老百姓信得过。”陈晓磐说。

    这件事传开以后,村民们一遇到难事就给陈晓磐打电话,无论是深更半夜,还是雨雪天气,每次接到电话,陈晓磐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除了“警民连心结”,陈晓磐还总结出“五步双网”工作法,即通过5个步骤拉近和村民的关系、走进老百姓心里;建立起“e+综合警务信息网”和“伞式治安立体防控网”。

    “e+综合警务信息网”,是指陈晓磐将人员、车辆、房屋等基础信息,输入临颍县公安局“平台社区模块”及“平安家园”;他还开通QQ、微博、微信等,对当地治安热点信息和群众求助,及时转发、回复、办理。

    “伞式治安立体防控网”,指的是陈晓磐把辖区14个自然村作为14个治安防控点,以村组长、治安积极分子等为主的义务巡逻组、义务消防组、义务法律咨询组等作为成“伞面”,全方位守望相助,联防联治;14个村组长和行业点负责人组成“伞骨”,形成防控网络的骨架支撑;警务室和村两委组成“伞柄”,作为防控网络中的连接点和交汇点,警民联手,让治安力量倍增。

    “当之无愧的英雄”

    大袁村村民袁自成,自小因为小儿麻痹症一条腿落下残疾。2001年,近40岁的他才和邻村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女人共同生活,生下一双儿女。

    袁自成家没有院墙,一条土路在乱草中通向屋门。一间屋子用简易衣柜分隔开,墙壁是粗糙的土墙,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袁自成说,自己无法外出务工,一直以来只能在村里打零工糊口,最近陈警官帮他就近联系了一份工作,他现在每个月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基本可以养家。

    每次说起陈晓磐多年来对自己的帮助,袁自成都会激动地流泪。2008年,陈晓磐在走访、采集信息时,发现袁自成的两个孩子都没有上户口。袁自成和妻子当年没有办结婚证,孩子没有准生证,因为条件拮据,就在家生了孩子,也没有医院的出生证明。

    眼看孩子们到上学年龄了,陈晓磐四处张罗,让邻里街坊给孩子们写证明,他在村委会、公安局来回跑。9天后,他告诉袁自成,户口办成了,孩子能上学了。陈自成不敢相信:“这么大的困难,我以为事情办成怎么也要一年半载,没想到晓磐9天就给俺孩办好了!”袁自成的儿子现在上中学,回回考试都是年级前几名,奖状攒了一厚摞。

    7年前,陈晓磐还捐资成立了“陈晓磐留守儿童温馨家园”,使200多名留守儿童的生命中多了一位“陈爸”。

    截至目前,陈晓磐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学雷锋先进个人、中国好人、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十佳政法干警”等,并被授予“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称号,他的警务室还被授予“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示范岗”和漯河市“工人先锋号岗”“示范留守儿童之家”等荣誉。

    本报河南临颖11月19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吴梦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20日 02 版)

习近平会见厄瓜多尔国民代表大会主席里瓦德内拉
“我激动得竟忘了拥抱一下习主席”
中国科学院大学将在深圳建设校区
澳大利亚首次对外发10年签证
在芝加哥遇见“彩虹”
全国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近4万座
太原理工研制出煤层气合成金刚石技术
“冬暖行动”情系留守儿童
兰州石化公司:党团建设同步抓 青工获得感更强
河南民警陈晓磐把“赖村”变为模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