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智慧法院”长什么样?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何春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22日   06 版)

    11月17日,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智慧法院暨网络法治论坛”上,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表示,最高人民法院把信息化和司法改革作为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周强同与会代表进行了座谈,并回答了观众和媒体记者的提问。在回答未来智慧法院建设方向时,周强说,中国法院正在努力建设全面覆盖、移动互联、跨界融合、深度应用、透明便民、安全可控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并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开展“智慧法院人工智能系统”研究计划,加快建设“智慧法院”。

    周强指出,中国法院要充分运用司法大数据服务法官办案,服务当事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活动中的应用,为法官办案提供智能化服务。

    周强透露,最高人民法院将加快“法信——中国法律应用数字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成立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筹备建立国家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加强对案例等司法数据的管理、分析和应用,为审判工作提供智能化的司法大数据服务。

    浙江: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参与诉讼

    “去年,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及所辖3家基层法院开始了电子商务‘网上法庭’试点,使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参与诉讼,解决纠纷。”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陈国猛在作主旨发言时表示,浙江法院将在“网上法庭”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探索建设网络法院,将涉及网络的案件从现有审判体系中剥离出来,依法妥善处理网络纠纷。

    据陈国猛介绍,浙江探索中的网络法院具有“大平台、小前端、高智能、重协同”特点,是网络法治时代的智慧法院。网络法院是专门审理涉网案件的大平台,统一受理涉网民事、行政、刑事等各类案件,由精通法律、熟悉网络的法官专门从事审判和研究。

    在网络法院的诉讼流程中,起诉、立案、举证、开庭、送达、判决、执行全部在网上完成。当事人如遇到网购纠纷,可打开专门的网页或App,先通过与公安对接的人脸识别系统进行身份认证,填写结构化的信息起诉或应诉,再通过网银或支付宝、微信钱包等缴费。立案后,系统自动关联电商平台订单提取证据。法庭通过手机或电脑视频开庭,进行质证和辩论。系统按照诉讼环节自动生成程序性文书并一键送达,裁判文书生成后也可自动送达并一键上网公开。结案后自动启动电子归档功能,并导入执行系统进入执行程序。

    他透露,网络法院有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的平台,通过与公安、工商的身份数据库,纠纷多发的电商平台等实现数据对接,打通行政、仲裁、公证、调解、第三方组织等诉讼外法律服务平台,构建一个以法院为终端、“漏斗”型的矛盾纠纷化解一体化大平台。

    江苏:年底建成“江苏法务云”

    在让司法审判更加智能化方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许前飞表示,江苏法院已探索运用庭审智能语音系统,实现庭审语音转文字,减轻书记员压力,提升庭审笔录的准确性;建立视频内容识别系统,对庭审视频进行智能分析利用,为法官核对案情节约时间;开通12368热线智能客服,并将运用导诉机器人,为群众提供诉讼指导等智能服务;利用OCR识别技术,将纸质材料转化为结构化信息,回填审判流程系统,并与法官的个人习惯相结合,智能化生成最贴合案情的裁判文书。

    许前飞透露,江苏法院加快建设“云上法院”,将于今年年底前建成“江苏法务云”,实现同类案例、审判资料的智能推送等,为法官办案提供参考。

    此外,江苏法院实行全流程网上办案、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流程节点短信告知,执行过程中的司法拍卖,一律通过互联网进行;利用微信平台,对内实现移动办公协同,对外实现微信送达、微信调解、智能导诉等司法功能。

    上海: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崔亚东表示,上海法院顺应大数据发展战略,建立了大数据信息系统,实现办案智能化。该系统具有法官办案智能辅助、裁判文书智能分析、移动智能终端办案App等35个子系统,在服务审判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首创了裁判文书分析系统,运用实时计算、关联挖掘、分析预测等技术,可发现人工不易查出的逻辑错误、遗漏诉讼请求、法律条文引用错误等问题,大大提高了裁判文书的质量。

    上海法院建立了大数据诉讼服务系统,实现服务群众诉讼全方位、零距离、无障碍。上海法院构建了以诉讼服务大厅为中心的集“上海法院12368诉讼服务平台”“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等11项子系统在内的大数据诉讼服务系统和集登记立案、导诉分流、法律援助等30余项服务为一体的全方位诉讼服务体系,有效减轻了当事人的负担。

    在推动“阳光司法、透明法院”建设方面,上海法院建立了大数据司法公开系统,建立了具有上海特色的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新闻信息、联络服务等十大司法公开服务平台,做到执法办案全程公开、全程留痕、全程可视、全程监督,努力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得以实现。

    河北:给庭审活动安装一双“法眼”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卫彦明表示,河北高院目前自主研发了智审1.0、庭审智能化巡查、审判风险防控、便携数字法庭、网上电子诉讼平台、三方远程庭审六大系统,在方便人民群众、提高审判质效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卫彦明介绍了“智审1.0系统”和“庭审自动巡查系统”。“智审1.0系统”主要有五大功能:一是自动生成电子卷宗。通过OCR识别等技术,一键扫描,将纸质卷宗直接转换为电子卷宗。二是自动关联与当事人相关的案件。通过识别当事人的有效身份信息,只要法官点击案件,就能呈现案件当事人已经打过多少官司,正在打的官司是什么,最大程度避免重复诉讼、恶意诉讼或虚假诉讼的产生。三是智能推送辅助信息。系统能为办案法官推送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权威案例等各类法律文献,法官不用再费事搜索、复制、粘贴。四是自动生成与辅助制作各类文书。法官只需点一下鼠标,盖有法院红章、信息完整的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等过程文书一键生成,直接打印就能使用。目前,裁判文书80%的内容能够一键生成。五是智能分析裁量标准。系统能够根据法官点选的关键词,自动统计、实时展示同类案件裁判情况。

    卫彦明在介绍庭审自动巡查系统时说,该系统把过去需要大量人工的巡查简化为“一键操作”“实时巡查”,给全省法院的庭审活动安装了一双“法眼”。该系统主要有3个功能:一是能够自动检查案件是否执行了每庭必录的要求、是否按照排期时间准时开庭等,有力促进了司法公开全面推开。二是对庭审中每个不规范行为,如缺席、迟到、早退、非法离席、接打手机、着装不规范等,自动截屏、录像、生成巡查日志,实时反馈给本人、院庭领导,并自动列入法官业绩档案。三是通过对全省法院庭审实况的实时检查,实现无时、无刻、无死角监督,法官自我规范意识明显提高。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何春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11月22日 06 版

“不希望大多数人理解,但是希望大多数人放下偏见”
创新驱动才能更好为社会服务
“智慧法院”长什么样?
阿里大数据助警方破获制售假货案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