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了紧急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会议后,世卫组织发布公告称:“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寨卡病毒和它引发的后果不再符合国际卫生紧急状态的定义。”该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众多担忧,特别是仍然处于卫生紧急状态的巴西。
世卫组织紧急卫生规划执行主任彼得·萨拉马医生明确指出:“我们不会降低对寨卡病毒监控的重要性,我们制定了更加长期的工作规划,这也是在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就是寨卡将会长期持续。”
据悉,世卫组织是严格按照技术标准作出了解除寨卡紧急状态的决定,考量标准中不包括对该病毒发展走势的预估。
“国际公共卫生紧急状态”是《国际卫生条例》中的一项条款,于2005年5月23日被第58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采用。“国际公共卫生紧急状态”由专家委员会根据精确的标准,针对特定的领域进行判断,再由世卫组织总干事宣布。
世卫组织在今年2月宣布寨卡病毒疫情进入“国际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世卫组织表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非因为该流行病在拉美地区大规模爆发的状况,而是在疫情扩大时伴随出现了一系列不熟知的神经系统紊乱症状,例如婴儿小头症和成人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在那个时期,我们还不知道寨卡与神经系统问题直接的关联。”日内瓦大学全球卫生学院主任安托瓦那·弗拉欧教授解释说。造成神经系统问题的其他可能的原因也曾被提到,例如某些其他病毒或杀虫剂。为了保护母亲和胎儿的安全,必须确定的一件事就是,我们对抗蚊虫传染病和对抗杀菌剂的毒性使用的不是同样的武器。安托瓦那·弗拉欧教授说,“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最明显的效果就是掀起了国际性的总动员,所有国家都有义务采取行动。但世卫组织不能无限期地持续这种紧急状态,这会使该组织的威望受到损害。”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新兴疾病研究中心负责人阿诺·封达内教授表示,“现在,传染病学研究已经确立了寨卡和神经系统问题的直接关联,但是在进行试管试验和活体试验方面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阿诺·封达内教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在每1000名被感染患者中只会出现两例。“与寨卡有关的先天性症状分为婴儿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两类,孕期感染寨卡的妇女生出的婴儿中,发病婴儿占5%~20%。这些数字还有待进一步精确,特别是目前我们还无法确认那些出生时没有病症的婴儿,在后期成长中是否会出现学习障碍”。
接下来各国还要面对财政投入的问题。虽然寨卡在一些国家的传播速度有所减缓,可是对抗蚊子的斗争却远不够理想,特别是寨卡病毒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部分。阿诺·封达内教授表示,“寨卡可能会继续以地方性传染病的形式传播,但是我们无法确定它传播的范围以及对它公共卫生的影响。”
第一批疫苗预计将在2~3年后问世。到那时,寨卡病毒流行的国家将面临一个重要抉择——是否要对育龄期的妇女都进行疫苗接种,为了预防出生婴儿的神经系统疾病,就像对待风疹那样。
为了解答这一疑问,阿诺·封达内教授和他的团队在寨卡长期横行的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发起了一项研究,以明确婴儿小头症中哪些部分要归罪于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