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聚焦“空巢青年”现象

“空巢青年”:一个虚假命题

田园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28日   02 版)

    ■青年的成长与探索,需要物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空间。所以,请不要用“空巢”这样的字眼来“同情”或“关怀”这样的青年。如果说“空巢青年”最大的问题是孤独,那么请问:“非空巢青年”就不孤独吗?成人就不孤独吗?进一步说,孤独是青年所特有的问题吗?

------------------------------------------------------------

    “空巢青年”:含混的所指与能指

    据说,“空巢青年”近期正成为一个热词。网上搜了下,并未见严谨的概念界定,关于其内涵和外延,倒是多见一些文学式描述,如“空巢老人被动如此,不容易改变空巢状态。青年则很多是出于自己的主动选择,他们有时也会寂寞难耐,每个夜晚刷朋友圈刷到头昏眼花,无法入眠,叫醒他们的往往不是闹钟,而是快递员,害怕过节没人陪宁可加班,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喧闹的城市里享受自由独处的宁静时分,因为珍视这样的生活方式,很多人不愿改变独居状态”。倒也有一句话作出了基本表述,即“空巢青年是离开家乡在城市奋斗的独居青年”。

    单从字面上讲,“巢”原指鸟或蚁、蜂等的窝。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筑巢成家生子,小鸟长大后,远飞他乡自谋生路,孤独老鸟空守原窝,此状态在自然界被称为“空巢”。类比到人类社会,子女长大后,分家或外出,剩下年老的父母独自生活,这种“空巢老人”生活的家庭便成为“空巢家庭”。当下,尤其是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使“空巢老人”成为最受关注的社会现象之一。

    据说,“空巢青年”一词正是从“空巢老人”变化而来的,其词义也正相对。在我看来,从“空巢老人”一词不能演化出“空巢青年”一词,基本理由有三:

    第一,“空巢老人”中的“巢”既指住房,更重要的是指家庭。而所谓“空巢青年”一词中的“巢”,仅仅具有住房或居所的含义。

    第二,这种具有自己住房的青年是未婚的,一旦结婚且有住房,那么,就有了家。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住房而未婚的青年的“巢”,不是“空巢老人”意义上的“巢”。

    第三,有住房且结婚的青年,其配偶因特殊原因而长期不在家,这种情形才可以称为非严格意义上的“空巢青年”。

    就常态而言,不该有所谓的“空巢青年”。更重要的是学术方面的原因,笔者于下文详析。

    独居:当今青年自我探寻的重要表征

    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显示,现代意义上的青年,作为一种社会群体范畴的存在,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此前,人类社会虽然都有成年期之前的人口群体存在,却主要属于一种年龄范畴意义上的青年。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人们在其生命历程中进入成年期的时间相对较早。个体出生以后,从儿童少年时期进入成年期之间并不存在青年期这个在当今具有特别意义的时期,而割礼、参军等仪式便成为个体进入成年期这一转折的决定性因素。

    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成员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才能具备基本的从业资格,于是,随着各级各类教育体系及机构的普及和扩展,尤其是高等教育体系及机构的发展,使得具有共同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征的人聚集在一起,成为一种独特的群体,他们致力于共同的社会活动——系统地接受未来进入社会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于是,现代意义上的青年便产生了。作为一种真正的社会群体范畴意义上的青年,而非只是年龄群体意义上的青年,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产物。“青年”这一概念,是社会的一种建构,其内涵与外延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而不断变化。

    在工业革命之初,早期的或经典的青年概念把青年的本质理解为一种过渡期或准备期,即认为青年是为了将来全面进入社会生活而做准备的一个特殊时期。青年虽然已经不再是儿童,却也不是成人,青年期是处于儿童期与成年期之间的一个特殊过渡阶段。这种青年概念持续了很长一个时期,至少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仍是一种主流性共识。

    进一步发展的青年概念认为,当一个人生理上发育成熟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在现代社会中证明一个人进入成年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主要标志有: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地位、拥有自己的重要财产、建立家庭和生育孩子等。在更晚近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获得这些标志的年龄普遍地向后推延了,受教育时间的延长,生理成熟的年龄逐渐提前而结婚、生育的年龄则逐渐向后推延。从而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使得“不完全的成年人”现象成为一个凸显的问题。这意味着,青年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当下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变。

    第一,生活空间的扩大。接受不同程度的教育、寻找就业和发展机会,这两个最基本的需要与地域上日益扩大的流动性相结合,使青年离开父母家庭及其所在地的情形越来越多。

    第二,个体化进程的出现。由于追求更加自主的个人价值选择,以及社会流动性日益加大,青年期与个体化进程交叠。在这种情况下,青年从学校毕业的年龄、结束职业培训的年龄、进入就业体系的年龄、能够独立生活的年龄及其相关方式,都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第三,寻找自我同一性时期的延长。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生活方式的去标准化,使得青年生存状况正呈现去结构化的特征,社会生活中的潜在风险、人生目标的不确定性等,都将导致青年心理的社会合法延缓期的进一步向后推延。

    这一切都会导致在实际行为层面上,独居成了当今青年探索自我和寻求成长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这种更主动的自我成长,其实质绝不是“空巢”这样的字眼所能概括和表达的。

    请尊重独立性更强的当今青年

    当今青年能够有机会选择独居、有条件进行独居,这难道不是一种进步吗?如果青年愿意选择独居,那一定有着比不独居更大的吸引力。青年的成长与探索,需要物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空间。所以,请不要用“空巢”这样的字眼来“同情”或“关怀”这样的青年。如果说“空巢青年”最大的问题是孤独,那么请问:“非空巢青年”就不孤独吗?成人就不孤独吗?进一步说,孤独是青年所特有的问题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价值观及其生活样式,不要把自身的价值观及其生活样式强加给另一代人。不要用中国式的包办式的溺爱去同情、关怀独居一代青年,这种传统方式能塑造出什么样的人,国人应该早有共识。

    对于独立性更强、个体化趋势更鲜明的当今青年而言,我们各级党政部门、社会各界应该作为当务之急来做的重要工作主要有,不断建立、完善、促进青年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制度和机制,让发展、成长的机会向所有青年公正开放:

    1.建设对于青年人生道路具有引导作用的价值观和文化体系;

    2.建立促进青年全面就业的规范化渠道;

    3.建立、完善青年的职业培训体系;

    4.建立、完善青年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体系;

    5.建立、完善以能力为本、注重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

    6.建立、完善以业绩为本、注重德才兼备的向上流动或任用机制;

    7.建立、完善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

    综上,切莫随意杜撰一些缺少问题意识和实质内涵的字眼来炒作新闻、吸引眼球,这只是一种消遣大众、消遣社会的方式而已,并非真切地表达一种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

    空巢青年

    “空巢青年”,指的是在大城市奋斗打拼的年轻人,他们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缺少家庭生活。就像“剩女”“蚁族”等词所指涉的对象未必承认这些属性一样,很多人也未必能接受“空巢青年”这个概念。

    “空巢青年”也包括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一项调查显示,6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的“空巢青年”多,缺乏感情寄托(57.9%)和居住条件差(57.8%)被认为是他们面临的两大困境。

田园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28日 02 版)

“空巢青年”与中国梦
“非自愿空巢”之忧
“空巢青年”:一个虚假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