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编外”成长导师 助青年学生成才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企业班主任”连接社会与学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28日   06 版)

    企业班主任聘任仪式上,受聘的企业班主任与同学们亲切交流

    18岁,是少年走向青年的分水岭;20岁,是大学生走向社会人的转折点。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是最后的学生时代,这段时光里有年少轻狂,也是值得铭记一生的幸福时光。

    可走过这段时光的过程中,会疑惑、会迷茫,会找不到前进方向,会看不到前途何在,有悲也有喜。那么,陪你走过这段岁月的人都有谁?同学?挚友?老师?也许,还有身边那位特殊的成长导师。

-----------------------------------------------------

    成长导师:连接学生和社会的纽带

    学生成长导师制、青年成长导师制在高校已逐步推广的今天,这支由“编外人员”构成的成长导师队伍已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常信院)默默坚持了4年。有老朋友惋惜退出,有新朋友热情加入,来去之间这支导师队伍也从初始招募的18人慢慢壮大到56人。尽管56人的导师团队算不上队伍庞大,但团队成员们倒是“各有来头”:他们中有来自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有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资深人士,有来自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也有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工作者……

    企业者,社会之公器也。“一个企业经营人反哺社会应该是一份重要的责任,而且企业经营人知道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哪些方面特别关注,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们,告诉他们如何做人,如何找到安身立命之地。”成长导师团队项目发起人王建兴如是说。

    在这样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驱动下,身为常州某公益联盟资深会员的王建兴萌生了利用现有组织和资源开展公益助学项目的想法。4年前,这个公益助学项目最终以“企业班主任”的形式“花落”常信院,招募的首批18名企业班主任走进了常信院经贸管理学院的课堂,担任了2012级新生班的兼职班主任。

    “企业班主任和社会挂钩比较强,能更好地给我们一些社会上的知识。”在企业班主任聘任仪式现场的罗同学有着这样的期望,还许了一个小小的愿望:“也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

    是的,告别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高中时代,跨过18岁门槛的大学新鲜人们离“大人们”的生活更近了一步,对真实的社会也多了一分真切的好奇。而这恰恰是学校的专职班主任所难以完全满足的。

    “企业班主任是学生链接社会的纽带,指导和帮助他们的成长。”同学们称之为“田哥”的田江春这样定位企业班主任。田江春认为企业班主任是学校专职班主任的补充,协助专职班主任把学生打造成有用之才,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校的教育功能。

    发起人王建兴坦言“企业班主任”这个公益项目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太多案例经验可以借鉴、参考,但这个项目的宗旨是明确的:用东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用生命影响生命,引领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用心。

    经过4年的发展,这个公益项目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冠以“企业”两字已略显单薄,意蕴更丰富的“成长导师”团队应运而生。

    “做你身边的榜样”

    如果成长导师团队需要一个口号的话,那么最质朴但最贴切的一定是“做你身边的榜样”。

    “先定一个小目标,成为下一个马云。”固然只是一句玩笑,设定一个目标后去努力的确是自我激励的好方法。但有时候目标太高大、奋斗过程太过漫长会慢慢消磨掉人的斗志和雄心,合理设定奋斗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成长导师团队显然是考虑到这一点。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的在多个行业摸爬滚打过,有的专精一行成为了行家,有的年轻导师甚至本就是毕业于常信院的校友。对在校大学生来说,这些导师并不是出现在报纸、电视里的那些高不可攀的商界“大佬”,而是自己身边真实生活中的鲜活榜样——一个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高度。

    正如成长导师团队的宗旨里所说的那样——“用生命影响生命”,成长导师们深谙“言传身教”4个字的分量。

    从2012年起担任企业班主任一职的陈亚珍今年已经是第二次接手新生班了,也是团队中经验比较丰富的导师。她十几年前成功创业并经营至今,收到成长导师团队的招募邀请时毫不犹豫答应了,“我觉得孩子们在学校学的是专业课,理论的内容由老师教了,他们缺乏的是到社会的过程,我们就是做中间的引导做桥梁,做好过渡期的引导工作”。

    考虑到所带班级的专业特性,她主动提出在不影响公司正常运作的情况下提供实习岗位,手把手地对前来实习的同学给予会计实务上的指导,帮助他们提前感知财会人员的岗位职责,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技能,也让他们对日后可能从事的职业乃至奋斗终生的事业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与陈亚珍不谋而合的是另一位成长导师杨玉儒。每年的“税收宣传月”税务系统都会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供职于常州国税局的杨玉儒就面向他对接的财务专业的同学发起了“一日税官”活动。

    4月16日,10位报名参加“一日税官”活动的同学来到常州国税局一分局,跟着税官们学习税收业务知识、兴办企业有关事项,了解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及纳税服务、咨询、办税流程、权益保障等内容,参观了国税“易佳捷”服务品牌,还在代开发票、发票发售、自助办税区咨询等3个工作岗位上体验了一把“税官的日常”。

    参加完体验活动的王世焕同学由衷感叹了一句:“以前以为税官工作很轻松,今天亲身体验才知道既繁琐又烦心,既要忍耐性更要责任心,体会了税官工作辛苦的一面,日后走上财会工作岗位需要与各种身份的工作人员打交道时,才会更多一丝理解和包容。”

    以文化之,化而成习

    2015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首次在职业教育中提出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早在2012年,成长导师团队就尝试在对接班级中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此常信院院长王丹中将这称之为对传统文化的“补课”,抛出“如何从人文方面进行正能量的传递,如何在3年中切入人格塑造”这一课题,并期望能将经贸管理学院作为试点日后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向全校推广。

    以文化人,讲究“润物细无声”。“我们直接喊她(注:成长导师)阿姨。”2016级的李同学这样说,“她很亲切,就跟我们的长辈一样,喊阿姨亲切”。

    刚读大一的李同学第一次接触到成长导师,却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成长导师并不像想象里的那么有距离感:“我们有个班级QQ群,阿姨是群里的资深‘潜水员’,平时不太讲话但是有的时候大家快吵起来的时候她都会出来做调解。她总跟我们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多出去走走才能开阔眼界,后来周末真的会组织我们集体出去旅游!”

    进入大二之后,学生们投入专业学习的时间更多,对“就业”这个话题的关注也渐渐多了起来。有的同学会选择跟专业班主任聊天,有的会选择寻求学院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帮助,也有同学转向了自己的成长导师。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毕业生就很感谢她的成长导师——田哥。她介绍自己原本就是一个敏感的人,抗压性不是特别好,顶岗实习时压力太大差点让她无法正常生活,这时候她想起来自己班的成长导师田江春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田江春寻求了帮助。

    在田江春的帮助下,她顺利地从焦躁、负面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工作、生活都恢复了正常,“我真的很感谢他。我已经毕业两年了,但是他还是很关心我的心理状况,定期会和我聊天及时帮我疏导情绪。要不是有他,我也不可能留在顶岗实习时的这家公司,也许完成学业都困难呢。”她由衷感谢道。

    成长导师团队在陪伴学生的三年中,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专业技能、心理疏导三方面着手,以点面结合、团队辅导与个人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成长导师团队项目是我院素质教育新的尝试”常信院党委书记邓志良这样评价,他介绍常信院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教育虽说主要是技术技能教育,但技术技能教育让学生成才,而素质教育则让学生成人;技能教育只能管用一阵子,素质教育则可以管用一辈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28日 06 版)

张闽的“开门红”
为深山苗乡修通幸福路
“编外”成长导师 助青年学生成才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