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9岁的藏族孩子噶松杰经历了5个小时的手术后,终于被推出手术室。“手术很成功!”院长董家鸿欣喜地宣布,依附在小噶松杰右肝后叶一枚苹果大的虫囊被成功切除。在北京做这样一台手术,手术费超过10万元。对于家住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清县的噶松杰一家,这笔费用堪称高昂。受惠于“光彩行动”公益项目,噶松杰的手术费一分没花。
噶松杰此前被确诊患有肝包虫病。患病初期,他并没有太在意。“只是进食后,时常会感到肚子疼,但也没放在心上。”事实上,这种慢性寄生虫病会发展很多年,但发展到晚期,可对肝、肺、脑及骨骼等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造成严重损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资料,未经治疗的泡型包虫病患者10年病死率高达94%,被称为“虫癌”。在我国,包虫病主要流行于西藏、四川、青海等西部牧区,近7000万人暴露在风险环境中。
据四川省道孚县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在藏区,狗是包虫病最重要的传染源之一。虫卵往往依附在牦牛肠道,藏民不吃牦牛的内脏,丢弃后,落入流浪狗的口中。虫卵随狗粪散布到人们生活的周围环境里,很容易沾染到人的手上、衣服上和日常用品上,另外,人与狗毛、羊毛、干草、水等接触,也会受到感染。
目前,包虫病的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像噶松杰一样患包虫病但家庭条件困难的患者,在西部偏远地区还有很多。呷让美朵11岁,家住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龙灯乡。2014年学校筛查时,她被查出患有包虫病。美朵的妈妈因患心脏病无法劳作,爸爸一人负担全家,还有一个哥哥也在上学。无奈,她只能选择领取免费的药而没有进行手术。但服药难以根除病灶,两年来,这个成绩好、爱唱爱跳的小姑娘变得时常忧郁起来。
2016年6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联合举办的“光彩·西藏和四省藏区母婴健康行动”的启动,为噶松杰和呷让美朵带来了康复的希望。这项公益行动不仅组织来自西藏和四省藏区的20名基层医务人员前往北京各医院进行培训,同时从北京派遣医疗专家前往藏区,8000多农牧民已经受到帮助。包虫病作为农牧区人们因病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成为这项公益行动的主要防治对象。
包括噶松杰、呷让美朵在内,公益行动确定了10名贫困家庭患包虫病的妇女、儿童,为他们提供全程支持和陪护,并承担全部手术费用。10月中旬,来自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3名医学专家专程前往藏区,为患者做检查。半个多月后,呷让美朵和其他7位来自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的患者由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接收,来自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县的噶松杰和14岁的阿牛被安排前往北京治疗。
这一回,让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很激动。在此之前,他们连去大医院的食宿费都无力承担。这是呷让美朵第一次远行,她特地穿上了自己最爱的黄棉袄。
噶松杰和阿牛也从未去过这么远的地方。11月7日晚上六点多,飞机到达北京后,医护人员将两个孩子直接送去指定医院。在医务人员的印象里,刚来时的噶松杰浑身脏兮兮的,因为陌生,不敢和人交流。阿牛更是一个腼腆胆怯的女孩,从未展现过笑容。医护人员通过聊天、送玩具等方式尽力帮助孩子们适应环境,让他们放松以更好地接受治疗。阿牛罹患的是泡型包虫病,是包虫病中危害最严重、致死率最高的一种。在噶松杰手术成功4天后,她也在北京佑安医院成功地进行了病灶切除手术。
截至2016年,全国10省份设立了140个包虫病监测点。2016年,中央转移支付包虫病项目1.63亿元,覆盖263个县,支持开展犬驱虫、病情监测、包虫病患者救治等,为患者免费提供口服药物,手术病例补助8000元。
参与包虫病免费治疗的10名妇女、儿童全部手术成功。噶松杰活泼的性格逐渐展露,他也懂得了注意卫生。之前因为病痛而一直愁眉不展的阿牛也终于露出笑容。过两天恢复得差不多了,他们说还要去天安门广场看一看。
摄影 潘松刚 写文 孙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