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12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折纸达人秦坤:小爱好也可以成就大事业

实习生 蒋正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06日   12 版)

    秦坤(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秦坤作品:魔兽杜隆坦

    秦坤作品:ObeLisK三头龙骑士

    坐在飞机上,周围的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秦坤修长的双手上。一张方形纸在他的手中被来回翻转折叠,慢慢地变成了一只小兔子。

    从桂林到北京的2小时40分钟里,秦坤凭借折纸又赢得了一票小粉丝。这位蓄着一头黑长直发、颇具“摇滚范儿”的男生,每次出门都会随身携带着几张专用纸,用于折叠练手,“别人用笔记录生活,我会用折纸作品记录我的生活。”他说。

    折纸,这种常人看来是小朋友的游戏,却被秦坤玩成了一门艺术。他的折纸作品不仅被在社交媒体上被广为传播,还卖到了海外,他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推广折纸艺术。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小爱好也可以成就大事业。

    模仿容易原创难

    11月9日14时,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走进位于广西桂林市七星区穿山东路的秦坤的工作室,一打开房门,各种生动的动物折纸作品映入眼帘:墙上挂满了姿态各异的锦鲤,好似在水中追逐、嬉戏;柜子里的麋鹿,微微仰着头,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展架上的昆虫连纤细的触须,甚至肢体上的根根倒刺都能看得分明。

    秦坤最初接触现代折纸是在2003年,他偶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国外折纸大师们的折纸作品。那些造型极为复杂、构思奇巧的作品,让他对现代折纸艺术的魅力深深着迷。他开始有意识地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在各大专业论坛学习交流。2008年,为了安心钻研折纸,他辞去了摄影方面的工作,回到了家中。

    每个人学习折纸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秦坤也学习仿折了很多国外折纸大师的作品,由于其作品整形的独特性,放到网上后引来不少的关注,但也有网友批评他原创性不够,甚至还有人指责他抄袭。

    秦坤表示,网上有些他的仿折作品没有标注原作者,并非有意误导外界。在折纸界,原创作者一般都会将作品的设计图公布于网上,用于交流分享。他在微博上注明自己发布的是仿折作品,但被人转发时常常就会漏掉这些信息。虽然圈内人知道他是仿折大师的作品,但圈外人就很容易产生误会。

    在秦坤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也说明了在折纸创作中,模仿容易原创难,大家越来越期待有创意的原创折纸作品出现。

    德古拉伯爵是秦坤颇为得意的一件原创作品,他用一张65厘米×65厘米的正方形纸, 不粘贴不剪裁,完成了德古拉的全身像,不仅神态、五官、头发、服饰等细节栩栩如生,连他肩膀上的蝙蝠也呼之欲出。

    为了表现德古拉伯爵的高贵、神秘、专情,秦坤一遍又一遍通读德古拉伯爵的故事,研究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的原始形象。他认为,“蝙蝠停留在德古拉肩膀上的模样,抬头傲视前方,更符合德古拉伯爵嗜血之王的气质”。

    “作品面部表情神态是最难把握的。这个作品有没有灵魂,有没有感情,是否生动,就在于面部表情神态。这是折纸中最难的地方。”秦坤说,一件折纸作品,需要经过上千次甚至更多的折叠,从作品设计图到折叠出这样一个人物,他花了近20多天的时间。

    同一张设计图,不同的人折叠出来的成品差别也很大。秦坤表示,折纸背后的秘密在于,按照设计图折叠,只能折出基本型,怎么整形,使效果更为生动,还得看自己的悟性和积累。为了让自己所创造的动物看起来像真的一样,每去到一个城市,秦坤都会去动物园,看自己没有见过的动物,常常在动物园一待便是一天,观察动物的神态、骨骼、习性。

    把爱好发展成自己的事业

    随着折纸技艺的成熟和对折纸艺术的研究,秦坤在圈内慢慢积累了一定的声望和知名度。2009年11月,秦坤受邀参加暨南大学举办的第三次现代折纸艺术展,这是他折纸以来第一次参展。而通过认识圈内的广告公司、商家,秦坤也得到了一些参加商业活动和作品展的机会,他发现靠折纸也能获得可观的收入。

    2014年,秦坤把早期的原创作品德古拉伯爵系列等放在Facebook、Flickr、Twitter等国外网络平台上展示后,他陆续收到欧洲一些艺术协会发来的参展邀请,这对秦坤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肯定。但通过阅读文献,他了解到,折纸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是折纸艺术却是在日本发扬光大的,虽是“纸”的故乡,中国折纸的发展水平却远远落后于世界。他萌发了这样一个想法,他要在国内推广这门技艺,让更多的人知道折纸。

    2014年8月,秦坤用自己攒下的积蓄在桂林市租了一间房,开设了他的个人工作室,并成立纸爵殿堂折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走上创业之路。秦坤明白,创业从来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干的事,他需要一个团队。他招募对折纸有所了解,同时在市场、策划、媒体宣传等方面有经验的人加入团队,自己主要负责折纸作品技术这方面。

    今年4月,在桂林万达广场,秦坤举办了自己在国内的首次大型折纸艺术展。为了筹备这次活动,他们从国外进了2.28吨纸。

    一张边长均为10米的正方形纸,十几个人在上边来回走动,听秦坤的指挥进行操作。一个月的时间,秦坤和他团队成员连续奋战,每天从早8点工作到第二天凌晨3点。他们结合电影《迷幻森林》,以动物为主题,完成了一系列高度为2~4米的蓝鲸、长颈鹿、大象等折纸作品。活动期间,商场的人流量创下了记录,也吸引了大批桂林本地艺术人群的到来。

    每次展示都是对折纸艺术的推广

    “让更多的人认识折纸。”带着这样的一种使命感,创业之初,秦坤想通过走折纸教育这条路来推广折纸。但慢慢地,他发现,从教育着手来推广,其实很难。不仅是在桂林,就是在全中国,知道折纸这门艺术的人都太少了。在中国的教育这一块,受限于家长的要求,孩子都专注于课本,学习艺术也有局限性,“他们都会学一些热门的,钢琴、书法、绘画啊,很少人愿意去学这门冷门的艺术折纸。即使折纸对一个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有着一个很好的锻炼。”

    2015年开始,秦坤的团队主要做商展、艺术作品展,“一个商展做下来,会有更多的老百姓对我们有了认识,我们之后再去做教育推广,这样会更容易些。”

    对于文化热点,他也会及时跟进。去年国产电影《大圣归来》热映,他马上创作了一件齐天大圣的折纸作品,在微博上收获了600万次的点击量。

    而随着名气的日益提升,亚洲和欧洲各国的一些爱好折纸艺术品的商人、企业家以及收藏家在看到秦坤折的精品后,也会出钱购买。但秦坤会有意识地保留一些作品,用于自我展示。

    “虽然有时一个作品也能卖出一个不错的价钱,但去年我只卖了1个。我要运营公司,还要给员工发工资,这些都需要很多费用。”秦坤说,参加商展,按客户需求创作折纸作品,是他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

    秦坤公司的市场部负责人表示,现在团队还处于一个尝试发展的阶段,国内很多地区还缺乏对新事物宽容和鼓励的环境,商展业务的前景如何也不好估量。

    为了让公司更好地发展,秦坤和他的团队也在尝试与广告公司合作,帮一些企业做产品设计,以及参加电视台的活动拍摄。就在今年9月25日,秦坤受北京GE通用公司的邀请,从桂林飞往北京和上海两地,为他们所出的新产品设计对应的折纸作品,用于广告宣传,这是他第一次将折纸与影视两门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每次展示,无论通过什么形式,都是对折纸艺术的推广,希望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门艺术。”秦坤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让中国的折纸文化由冷变热。

实习生 蒋正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12月06日 12 版

折纸达人秦坤:小爱好也可以成就大事业
卢成堆:创业要搞清面子和尊严的区别
90后退伍兵养牛卖肉以牛扶贫
当商界大佬遇到创业新秀
创投机器人:投资决策听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