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内亚时间11月15日,30名船员的毕业典礼,竟然成为这个西非小国家的“大新闻”。特殊之处在于,这批学生虽然是几内亚人,但却是中国教师教出来的。
3个多月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在非洲几内亚创办了“分校”——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韦立船员学院。开学典礼规格之高比肩“国家级”重要活动,几内亚政府领导人和中国驻几内亚大使等都到场。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发展处负责人许进军说,最初共有150多人参加,他们中大多数是政府官员和当地酋长的孩子,最终选了30人。“他们对这个项目有非常高的期待”。
这30人中,学员平均年龄30岁,但年龄间距大,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20多岁。
“这是一场特殊而宝贵的经历。”海事英语专业教师丁自华是首批4个驻点教师之一,尽管对几内亚艰苦生活早有耳闻,但他仍主动报名。
最难的是语言关。几内亚是法语国家,但航海通用语言是英语。有学员已有10多年船上工作经验,因完全不懂英语,只能从事国内轮渡工作,有学员勉强憋出几句常用英语,有的是大学学历,有的是小学毕业。
为了提高效率,丁自华琢磨出一套与国内不同的教法。在课上,他让基础相同的学员们围坐在一起,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或者让每个人担任船长、水手等不同的角色,相互交流,定期展示。“办学一定要尊重当地文化,因地制宜,否则会费力不讨好。”丁自华感触颇深。
最终,他们用了70天时间,完成了语言和航海技术等培训任务。培训后,学员们参加结业考试,满分100分,有学员考出了97分的优异成绩。学员对课程予以评价,“非常满意”占85%,“满意”占15%。
值得关注的是,韦立国际集团老总孙修顺是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友。2014年,长期从事远洋运输的孙修顺将目光投向远在西非的几内亚。这个国家虽然经济条件落后,但具有丰富的铝钒土资源。
韦立国际集团“牵手”香港宏桥集团、中国烟台港集团和几内亚UMS物流公司,组成三国四方“赢联盟”,共同开发几内亚的铝钒土,开辟了一条连接中国和几内亚的海上物流通道。
在几内亚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韦立集团开始投资矿山开采业,建设配套道路和码头设施。按照预期,几内亚的铝钒土矿石开采出来后,通过30公里的陆路运输抵达内河港口,装上驳船运往深水锚地再转到远洋货轮,然后经过45天的航行运抵中国烟台港。
在这条矿业开采和运输产业链条上,他们准备以30对驳船的运力将铝钒土从内河转运到海上的作业,但这些驳船上需要一批技能过硬的船员。当时用的大部分是印尼籍船员,但人工费用昂贵,而本土船员极其缺少。
让船员本土化是降低人力成本的最佳路径,但几内亚没有任何教育机构培养航海专业人才。
“学校能够走向非洲办学,得益于多年来积淀的深厚航海专业办学实力、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以及长期开展国际合作拓展的实践经验。”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红明说,这是他们能“走出去”的先天优势。
但这个地处西非的小国家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为此,学校专门派人前往调研人才需求情况和办学条件。学校调研发现,除了目前对船员的需求,今后在造船、港机操作等岗位上也将产生很大的人才需求量。
今年9月,江苏海院作为甲方与韦立国际集团签署了合作共建“几内亚江苏海院韦立船员学院”的协议。江苏海院派出4名外语好、业务强的教师赴几内亚工作,计划在几内亚当地每年培训船员120名,表现优秀的学院直接录用。
刘红明认为,韦立船员学院的创办,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成为高职院校随着校企合作不断“走出去”的样本,它给学校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促使学校把深厚积淀转化为全新的发展动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 实习生 李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