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欧洲国家创新创业有独门绝技

——与荷兰、芬兰驻华使馆的三位参赞聊“双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婧 实习生 郝爽言 周荣 伍碧怡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17日   04 版)

    12月16日,国家会议中心2016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会场,参会嘉宾、芬兰Lappset集团有限公司总裁Tero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建泉/摄

    12月16日,国家会议中心2016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会场,荷兰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史敏思出席中芬荷运动创新体验馆揭幕仪式。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剑/摄

    12月16日下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2016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现场,荷兰驻华使馆商务参赞史敏思(Elske Smith)来到“中芬荷运动创新体验馆”展区,饶有兴致地脱下高跟鞋换上一双“飞跃”牌球鞋,站在一只足球和一块电子屏前跃跃欲试。

    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电子屏,而是一面由16块47cm×75cm的面板拼接组成的“智能足球墙”。足球射向其中任意一块面板,其力量、速度、准确度等信息都会一一显示出来。这款名为Sutu的产品,是荷兰知名互动运动娱乐设备厂商Yalp公司于2009年推出的明星产品,曾多次获得世界大奖。2015年被成都原乡文化投资公司引进中国。故事还不止于此,随着欧洲第三大游戏制造商乐普森(LAPPSET)的加入,来自3个国家的3家企业,结合各自优势,在中国开启了“快乐运动中国计划”——希望通过推广有设计感的设备和游乐空间,在中国倡导“快乐运动”的生活理念。

    中国、荷兰、芬兰在创新创业领域各有哪些强项?有哪些经验可以互相分享?有哪些战略和合作可以对接?在2016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举行之际,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与来自荷兰、芬兰驻华使馆的3位参赞聊了聊。

    创新是荷兰的DNA 荷中合作在多领域有望深化

    ●中国青年报:在产品和科技之外,Yalp公司与中国的原乡文化投资公司的合作,是文化产业合作的一个成果案例。这是否代表着一个未来的趋势?

    荷兰驻华使馆商务参赞史敏思(Elske Smith):这并不是一个新的趋势。荷中两国的文化交流其实由来已久,我希望这个势头可以一直持续下去。不过,你知道的Yalp公司与中国原乡公司的合作,确实是有关创新创意的一次合作。事实上,“创新”是荷兰DNA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在创新方面有着很悠久的传统。我们的教育体系、开放的沟通交流环境,让我们创造出了许多知名的创意企业。

    ●中国青年报:荷兰政府在创新层面有何战略规划?

    荷兰驻华大使馆科学技术参赞塔克·曼宁(Taake Manning):荷兰的经济结构十分复杂,我们在众多领域都有世界级的公司与机构。荷兰政府致力于将这些强势领域(这也是我们大部分的竞争优势所在)变得更强。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顶尖行业发展战略”(TopSector approach)。

    荷兰的这些顶尖领域包括:农业与食品、园艺与原料、能源、化学工业、高科技系统及材料、创意产业、水管理技术、物流业、生命科学与健康。在这些行业中,荷兰的公司、机构不仅在价值链中的几乎所有环节占有一席之地,且在众多价值链环节中处于领导地位。这并不是说荷兰公司要控制这个市场,而是意味着荷兰在这些领域的顶尖企业在价值链中占有非常强势的地位。拿半导体行业来说,荷兰虽然不生产一些半导体产品比如芯片,但在半导体装配这一领域却占有主导地位,世界上约75%的芯片都是用荷兰的机器制造出来的。

    在这些顶尖行业中,荷兰政府鼓励公司和机构之间展开合作,并为此提供便利化措施。但是,行业长期发展的路线图和战略,事实上是由业内人士来决定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行业也会自己发现一些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与障碍。

    荷兰政府与业界、学界等社会力量紧密合作,努力清除经济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这也就是人们常常说起的“荷兰钻石”策略(Dutch Diamond approach)。在这个战略中,政府的行动常常是以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协调合作的模式来体现的。

    ●中国青年报: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荷兰的创新与科技有什么特点?

    塔克·曼宁:实用且目的明确,是荷兰创新的一大特点。

    现在,荷兰对国际合作十分重视。我们非常开放,而且一直在寻求互惠互利的机会。同时,荷兰的创新体系是欧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荷兰的公司与机构与欧洲大陆及大陆之外的合作伙伴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荷兰的创新策略与中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中国制造2025”计划怎么能对接起来?在这个层面上,中国与荷兰有哪些合作机会?

    塔克·曼宁:首先要从教育入手。如果两国能从各层次的高等教育——从职业培训到博士培养——上加强联系,将会是件很好的事。虽然现在两国已经就此建立了一些联系,但这些联系依然有继续扩展的空间。

    在其他众多领域,两国共同面临的社会挑战也是一个可以提高合作力度的领域,如老龄化人口的医疗保健与老年护理、限制抗菌素耐药性、创建健康干净安全的环境,等等。在这些领域,充满创新性的荷兰的产品与服务,也可以为当今全球众多的医疗保健问题提供解决方法。

    芬兰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 中芬创业企业相互学习空间大

    在“中芬荷运动创新体验馆”展区玩得开心的,不只是荷兰的史敏思参赞,芬兰驻华使馆科技创新参赞爱东(Arto Mustikkaniemi),一出场就表现惊艳,他以在规定时间内“进球”14个的成绩技压群雄,获得当日“中芬荷运动创新体验馆”快乐足球体验赛的冠军。

    爱东参赞年轻精干,他在自己的社交网站上将自己定义为一个“真正的创业信徒”,并且几乎每天都会在社交网站发文“直播”中芬在创新创业合作上的点滴进展。16日下午,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也和爱东参赞聊了聊他最在行的创新和创业话题。

    ●中国青年报:您是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Tekes)中国大陆区的主管,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的工作?

    爱东:从小的创业公司到大的集团,我们会资助很多不同行业的公司。当然,作为政府机构,最终,我们这些资助的价值都会体现在帮助芬兰社会发展、增加国家税收等方面。同时,就业也会因此得到增长。

    我们资助的企业和项目可以分为两大门类,一类是可以为芬兰带来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企业,另一类是那些有雄心走出芬兰、走向世界的企业。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中芬两国在创新方面应该如何互相学习借鉴?

    爱东:我想,中国企业可以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向芬兰学习。对于芬兰来讲,我们一个惯常的印象就是,中国的一切都变化得如此迅速,所以很多芬兰公司的新老板或首席执行官上任后,都首先会被派到中国来,看看中国做事情的进度为什么如此之快。我想,芬兰也可以从中国学到很多。

    芬兰的教育也是可资中国学习的,因为芬兰的教育系统是鼓励人们变得有创造力。现在,芬中两国之间已经有了幼儿园、小学的教学、培训等合作。

    ●中国青年报:您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在培养年轻一代的创新意识方面,芬兰有哪些秘诀吗?

    爱东:在不同的国家我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我只能说,这与芬兰历来在教育上的巨大投入是分不开的。比如,在芬兰,只有接受过高级别高等教育的人才能成为教师,他们也会很认真地对待教师这个职业。芬兰教师也能获得不错的、领先于平均水平的薪资待遇。这跟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情况可能不一样。芬兰教师不仅待遇很好,而且也受到家长甚至整个社会的爱戴。教育让我们的孩子有创新意识,教育体系是芬兰创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中国青年报:就在这个月,芬兰举行了欧洲最大的创业创新大会Slush。您能说说芬兰乃至欧洲的创业企业与中国的创业企业有哪些异同吗?

    爱东:Slush确实是欧洲最大的一个创业创新大会,今年我和我的中国内地团队都去参加了这次大会。与中国国内的创业大会不太一样的是,Slush大会更倾向于由一些大学生创业者来参展,这使得这个大会非常独特。今年在上海也举办了Slush大会,这是一个与芬兰的Slush相似但规模较小的活动,也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我眼里,芬兰的创业公司或许没有中国创业公司的发展动作那么迅速。我认为这与市场的状况有关。因为中国市场虽然非常大,但竞争也非常激烈,因此中国的企业需要更快的发展速度,以便抢占先机。相比而言,芬兰的创业公司有更多时间会去计划,去制定策略。我觉得,中国创业公司更善于抓住机会,这是我们要向中国企业学习的地方。   

    本报北京12月16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婧 实习生 郝爽言 周荣 伍碧怡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12月17日 04 版

首届“创博会”打造国际双创新亮点
欧洲国家创新创业有独门绝技
“创博会”助创新对接政策与资本
“走出去、迎进来”将成双创企业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