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法国海外留学人员创业者协会会长李天伦:

“创博会”助创新对接政策与资本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小茹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17日   04 版)

    从法国巴黎到中国北京,“创新创业”是法国海外留学人员创业者协会(以下简称海创会)会长李天伦最近谈论最多的话题:向创客解读国内政策;向国内产业园区和创投资本负责人讲解创新创业项目;向媒体记者介绍双创成果与趋势……12月16日,他索性将工作台搬到了“2016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现场,把创客、政府官员、投资者和记者一起拉进了他的“创博会朋友圈”,让创新创业直接对接扶持政策和创投资本。

    尽管近年参加过很多次双创活动或比赛,今年在北京举行的首次“创博会”仍给了李天伦不小的惊喜。“在国外参加的双创活动,更像是人才交流大会,而这次‘创博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展会。”李天伦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时说。以往参加国外一些双创会时,创业团队通常被要求举行路演,以吸引潜在投资者或所在地的企业合作者,主题常常会集中在人才交流上;“而‘创博会’直接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产品展示平台,重点已不仅仅是人才交流,更多的是展示创客的创新理念和产品,让它们与政策和资本直接面对面。”

    据李天伦介绍,海创会在本届“创博会”上将重点推介一个机械制造创新产品——留法硕士李宇新团队研发的“双冷行星减速电机”。该产品未来将用于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通过创新技术改变发动机的工作方式,可大大提高发动机的能效,实现高效节能。该项目今年多次参加有关比赛并获奖,被认为产品技术先进、符合电动车发展趋势,还具有成熟的团队和资源网络。李天伦说,目前这个研发团队已完成了原型机制作,他期待通过本届“创博会”尽快找到理想的企业合作伙伴或投资,实现产业化。

    李天伦表示,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有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出台,加上市场巨大,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像李宇新这样的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李天伦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以今年为例,海创会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发掘了150余个创新创业项目,其中三分之二有意回国创业,目前已在中国落地或合作的项目有10个。”

    根据海创会6年来的项目统计,从法国回国创业的项目主要涵盖两大领域。其一是高科技行业,包括智能硬件、生物医药和智能家居等;其二是文化创意产业和教育类,包括当下热门的跨境电商项目等。“我们会根据具体双创项目的性质,为他们寻找最理想的资源配置。”李天伦进一步解释说,针对急需研发资金支持的高科技类创新创业项目,协会优先为其对接政府产业园、孵化器或寻找创投资本;针对启动资金少、自身造血能力强的文创产业,为其寻找合作伙伴和市场才是工作重点。

    谈及经手过的最成功的创业项目,李天伦认为由留法学者杨光华团队研发的生物医疗项目,该公司产值目前已达上亿元规模,正在筹备新三板上市。

    李天伦将这类双创项目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归结于中国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虽然法国政府在创新创业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扶持力度与中国完全没法比。”不过,李天伦同时表示,在吸引外国创新人才落户本国方面,法国也有不少值得中国学习的经验。2015年,法国政府推出全球顶级创业竞赛“法国科技之门”(French Tech Ticket)项目,旨在吸引全球创业者来法国,引入更多创新大胆的创业项目。以今年为例,创业竞赛获胜的70个创业团队,每个团队可获得4.5万欧元的融资,可在全法41个孵化器中选择一家入驻一年,团队成员可快速办理法国居留许可,获得创业导师加速初创企业成长的定制化课程,获得帮助初创企业轻松落户法国的“软着陆包”,等等。尽管投入并不算大,但“法国科技之门”为法国引入了最宝贵的创新人才和创业项目,各国创业者在法国的交流,又激发产生了更多的创新理念。这应该是中国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对于不少仍在上学或即将毕业的青年学子,李天伦并不建议他们马上就自主创业。他认为,创业与就业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与其匆匆上马创业,不如先进入一家成熟企业就业。充分了解一家公司的日常运营、整个产业链运转以及潜在市场竞争对手之后再开始自主创业,或许能大大提高成功率。

    本报北京12月16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小茹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12月17日 04 版

首届“创博会”打造国际双创新亮点
欧洲国家创新创业有独门绝技
“创博会”助创新对接政策与资本
“走出去、迎进来”将成双创企业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