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30分,中国人民大学通宵自习室后排忽然爆发出一阵含糊不清的说话声。大家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位趴桌上休息的女生刚说了梦话。对于在这里准备考试的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场景早已见怪不怪,夜晚才刚刚开始。他们继续低下头自习,教室在夜色中回归平静。人民大学这间自习室在北京“考研党”的圈子里颇有名气。每天在这里“刷夜”学习的,有人民大学本校的学生,也有很多从外地慕名而来的考研“追梦人”。岁末年初之时,他们都在为各种各样的考试做着最后的冲刺。
据教育部估计,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795万人,较2016年增长约30万人。面对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读研作为缓冲,同时为自己的未来增加砝码。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张圣曼已经在人大这间自习室驻扎了两个多月,准备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刚到北京的时候,她没有在附近找到床位,虽然在校园里“流浪”了几天,在她看来,这里离“梦想”能更近一些。
国内考研如同“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出国留学的热度持续升温。中国教育部最新的发布统计数据称,2015年有52万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比10年前增长了290%,2016年、2017年的数据将继续上涨。对于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来说,“雅思”“托福”等语言水平考试是首先要攻克的难关。
北京西五环附近的一栋别墅里,有一个全封闭式“托福私塾”,每人每个月收费超过5万元,配备了专职厨师、保洁人员以及毕业于欧美名校的老师。自习室的墙上,贴着美国著名地标式建筑和大学的照片,下面码着成箱的咖啡和红牛。“家长把孩子送过来这里,学习生活都不用操心,”在“私塾”工作的郭老师说,“我们会把他们的学习计划精确到小时,每天规定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使用手机。”
相比昂贵的“私塾”式教学,几百人同时上课的大课堂可谓壮观。12月4日,在原铁道部党校的礼堂内,一家公务员培训机构的周末冲刺班正在上课,将近两百名考生把礼堂坐得满满当当,老师头顶上方悬挂着横幅:“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考生们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上课,中间只有1个小时的午休时间。
对大多数人来说,招聘面试是最后的战役,之前的所有考试基本都是为了这最后一场考试。12月中旬,秋季招聘季基本结束,但是部分省份的2017年选调生面试正在进行。
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杨超越是山东人,女友廖翎棋来自云南。12月11日,他俩一同参加了在人民大学举行的云南省定向部分高校招录2017年选调生面试,准备到云南工作。前来参加面试的都是北京几所名校的优秀毕业生。面试现场,有的人举重若轻,轻松地与一同前来面试的同学交流。但有的人非常紧张,甚至会忍不住用头轻轻撞击墙璧。回忆起当年考研的岁月,杨超越不禁感慨:山东省竞争太激烈,考研的历程十分艰辛,现在想起来,一切都是值得的。
摄影写文 刘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