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专业科班出身的李畅,工作起来是一个典型的“女汉子”。作为团徐州市委跟踪青少年权益的工作人员,这个90后在打拐办采过血样,干过司法社工,而这一次,她要去监狱讲课。
日前,团徐州市委给服刑人员子女安排了一堂自我保护课。课堂被设在监狱内,让正在服刑的父母陪着孩子一起上课。
这是团徐州市委强化“青年之声”工作的一个具体的举措。
寻找“痛点”:防性侵课程切入留守儿童生活
苏苏、大鹏是徐州市的名人,作为徐州文艺交通广播的主播,2015年12月28日,他俩来到了小女孩冰洁的家。
看着是一栋农村自建的小楼,但进屋后,苏苏发现,屋子里空荡荡的,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这也是这个村子普遍的状况,青年劳动力早早地外出打工,就是为了尽早在老家盖起楼房,房子都很大,但没什么东西,更没什么人……”苏苏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
小冰洁已经记不清爸爸妈妈上次回来是什么时候了,只是听爷爷奶奶说,他们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家。
小冰洁的话不多,总是羞涩地低着头,即使在接过主持人苏苏、大鹏送给她的礼物时也有些怯怯的,在爷爷的提醒下,才小声地说了句“谢谢”。但7岁的小冰洁已经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李宅小学的校长说,学校里90%都是像冰洁一样的留守儿童,有些甚至被寄养在别人家里。
苏苏、大鹏募集来各类图书、文体用品、教学教具、电视电脑、衣服等给孩子们,还组建了“一路好心情 快乐书屋”公益志愿团队,专门为留守儿童讲解自我防护的知识,并印制了2000多本《防性侵手册》发到孩子手中。
苏苏认为,长期缺乏关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常常看到新闻中留守儿童成为被性侵的对象,“我们要弥补这个漏洞”。
“我也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特别了解孩子状况。”团徐州市委权益部负责人谭超英告诉记者,他们实施了“快乐书屋村小行”项目,联合徐州交通广播《一路好心情》栏目组,走进徐州22所偏远村小,送去图书、体育器材、电脑等设备和“法治课间餐”“自护课堂”等课程。
谭超英介绍,在徐州10个县(市)区共培训教师1550余名,合格的女童保护讲师980余名,直接受益学生4万名,团徐州市委在全国第一次提出“一校一女童保护讲师”工程计划。
团徐州市委一位负责人认为,预防侵害发生的工作,比补偿性的措施要更好。下一步徐州的目标就是实现老师的全覆盖,形成预防处置和跟踪的体系。
深度“调理”:社会工作者给孩子讲解生理常识
社会工作者蔡峻岭刚开始工作时很郁闷,她常被误认为骗子。她与团徐州市委合作,开发了一个“花样年华”女生成长空间项目,主要是针对外来务工家庭女童,促进服务对象社区融入。
团委给了资金支持,社区给了场地,文体教局捐赠了投影仪,一间30平方米的活动室解决了场地问题。但如何招募到孩子,成为她头痛的事情。于是,她就在社区广场做宣传、张贴招募海报。最终项目得到当地街道计生办的支持,专门为她“开绿灯”——工作人员帮助从计生平台上筛选外来务工困难家庭子女。“我们一户一户走访,告诉家长我们要做什么。”
“带着孩子学习阅读,走进敬老院帮忙,去部队参观。”蔡峻岭说,她邀请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周末一起和她给学生们辅导,每一次有十来个孩子,现在已经换了五届学生。
2015年,蔡峻岭经历了一次自我的转型。“社会工作在苏北地区起步较晚,专门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机构也很少。为了推动徐州地区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我牵头成立了知行社会工作事务所,团队有5名成员,包括心理咨询师、会计师、社工师、教育学专业背景。”她介绍。
现在,“花样年华”女生成长空间在两个社区落地,主要针对6~14岁孩子进行,对于外来务工的女童,还为女孩子增加了安全和生理课程,以增强她们的自我保护能力。现在这里已拥有30多个孩子的资料,每次活动大概有10个孩子参加,两个社区来回做,每周开展一次活动,项目周期在8个月左右。
“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孩子年龄大了到初中就不来了,就得重新贴海报招募一批新的孩子,”蔡峻岭说。
团徐州市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团组织正在积极争取政府的公益创投,争取资金投入。团组织还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经费来做社工的项目。另外,他们还设想通过企业冠名的方式,让企业出钱购买公益服务,多渠道筹措购买社会服务资金。
开发“新药”:让网络主播与青年沟通
爱好主持,喜欢自拍,即使与陌生人也很快能搭上话,江苏师范大学的王智涵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二的学生。她也有自己的烦恼——感觉锻炼的机会实在太少了。
当王智涵听到学校内有招聘“徐州青年之声FM”网络主播,尽管不知道具体干什么,但听了名字,马上就报名了。
“第一轮面试的时候,我们班差不多所有同学都来了,候考教室就有100多人,当时我就惊呆了。”经过几轮面试,基本功不错的她,最终如愿成为网络女主播。
“徐州青年之声FM”是徐州青年专属的网络互动电台,已在喜马拉雅等网络电台上线,目前是“青年之声·徐州”平台的组成部分。
“我们遇到问题——如何与青年沟通,发现网络广播特别火,就打算做一批让年轻人喜爱的节目,以此引导年轻人。”团徐州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苗磊直言,高手在民间,他请“能人”来做节目,找到了在当地做文化产品的刘强,创意由他来策划,内容由苗磊把关。
矛盾也随之而来,在海选主播的过程中,苗磊觉得一些主播太活泼了,可是在刘强看来主播必须在节目中放得开。苗磊选择妥协,他解释:“不能由着自己来,而是要选择年轻人喜爱的主播。”
“黄小听是一名互联网创客,‘青年之声·徐州’向其介绍了青年电商贷产品,并向其推荐了专属互联网创业园、蜂巢众创空间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第12期节目开头如是说。从今年4月13日上线至今,一共推出了18期节目。该平台利用免费的场地,团组织购置了录音设备,还拿出资金购买这个项目,给制作方基础的购买价格,另外再根据节目的产量和质量支付费用。
团徐州市委书记陈婕介绍:“通过‘青年之声·徐州’线上线下相结合,提供更符合青年需求的产品服务方式,变‘团找青年’到‘青年找团’,将工作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共青团+职能部门+专业力量+青年群众’的良好联动机制已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