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北京120公里的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安子岭乡天桥峪村的一个大山坳里,银白色的冰柱、冰挂绵延近两公里,覆盖了原本光秃秃灰褐色的山峦,30余座形态各异的冰雕排得满满当当,远远看上去就像一片纯粹的冰雪世界。
2016年12月25日上午,14辆大巴车相继赶来,几乎挤满了这里唯一的停车场,百余名游客排着长队前往冰峰景区观赏。伴随着“2016中国·承德冰雪季”的启幕,这里还将举办“兴隆县天桥峪冰峰景区第二届皇家冰瀑旅游季”活动。
一手打造起这片冰雪世界的双炉台村党支部书记张福云给记者算了笔账,按照2016年刚入冬的情形初步估计,到2017年年底,冰峰景区接待游客将超过15万人次,创收800万元“应该不成问题”。
与现在“旅游胜地”的热闹劲儿相对的是,人们在说起两年前的天桥峪村,能用的形容词却只有寒冷、贫困和“无粮”。
天桥峪村坐落在大山深处,虽然不乏山峰丛林等景色,但进村是永远绕不开的土路。这里四季的气温较低,夏天最高气温20摄氏度,冬天最冷的时候甚至能达到零下30摄氏度。安子岭乡政府的工作人员评价起这个村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九山半水半分田”。
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成了摆在村民面前的头等难题:除了起伏的高山,天桥峪村能用来耕种的土地非常有限,板栗和红果可以收一季,剩下的所有收入就只能依靠着青壮年外出打工。
双炉台村、老虎沟村、羊羔峪村和马架沟村与天桥峪村相邻。曾经,这5个村子都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安子岭乡下辖的10个村,“贫困”村占了一半。
双炉台村党支部书记张福云率先在自己的村子里发现了“商机”,一年的时间,他借着双炉台村的恒河优势和上游的老虎沟水库,搞起了夏季的漂流项目,成立了恒河源开发有限公司。2013年,这个“省级贫困村”的人均收入尚不足1800元,仅仅过了一年,在村民入股公司的运作之后,刨去成本,一个夏天就有不少结余。不少村民在景区沿途卖些吃的用的,竟也赚了几万元。
旅游项目发展带来的收入,让张福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为了弥补只有夏季一季可以做旅游的短板,他带着队伍跑遍了黑龙江,也赴石家庄等地考察,最终决定依靠邻村天桥峪村的自然优势,将目光瞄准了冰瀑和冰雕建设。
2015年冬天,在一年的规划之后,这座近两公里长的冰峰正式以景区的面目示人。借着山峰的起伏,村民铺设起人工管道,依靠河道两边的山体树木将水抽上高山,再呈水雾状喷洒下来,经过低温凝冻,形成了冰瀑、冰雕、冰挂和冰塔。现在,还增设了距离地面210米的玻璃吊桥,用于俯瞰冰峰美景。
在冰峰景区落成之前,天桥峪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紧巴巴的3000元。现在,这附近5个村里的村民,每家每户都成了景区的利益共享者。与漂流一样,入股之后,即使按照最差的盈利情况计算,每户村民每年也能直接分得5000元左右,比之前一年辛苦劳作的收入还多。
今年46岁的程永,现在一边在景区上班,一边在双炉台村经营着自己的农家院。2008年,程永辞去了外地的厨师工作,回到双炉台村,一开始纯粹靠栗子树养家糊口。后来,随着旅游项目的落成,他也弄起了自己的农家院。冰峰景区建设一年,他的农家院延长了营业期,一年里光顾的游客人数比之前翻了3番。
于秀艳的小卖部是景区附近唯一的小店。一年前,这里还仅仅卖些油、盐之类的调味料,一年的收入不到5000元。而现在,这家店却常常被往来的游客“挤爆”,她的小店卖起了游客需要的火腿肠、手套、饮料等商品,一年挣了10万元。
不仅如此,冰峰景区还带动了当地的就业。现在,在景区工作的村民有近120名,其中大约100人都来自上述的5个贫困村。这些人里面,年少的只有17岁,年长的已经60多岁。装点在冰峰两侧形态各异的冰雕,有不少都是村民自己“捣鼓”出来的。由专业的师傅领进门,几个曾有绘画基础的村民慢慢学会了雕刻的技巧,具体负责这些冰雕的雕刻工作。
冰峰景区现在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张福云的意料。回乡做基层工作已经17年,60岁的张福云觉得,这两年几个村的变化犹为“翻天覆地”。
从冰峰景区落成开始,张福云和他的团队一直没花力气打过广告,基本就是凭借着口口相传。没想到,去年试运行之后,这个冬天刚过一半,已经有20多家北京、天津、秦皇岛等地的旅行社主动找到他。相比于曾经贫困的烦恼,现在张福云最愁的是,面对日益增长的游客团队,景区里的停车场和农家乐的建设还没完全跟上。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景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