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1月1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科普有多难

秦珍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1月11日   11 版)

    “你为什么不戴我买的口罩?”不久前,我第无数次质问我妈。

    “勒着脸不舒服呀。”她撒娇。

    她接着表示,自己戴的口罩“有7层纱布”,足够了。

    我不放弃,向她解释,鸡蛋塞不进矿泉水瓶,但黄豆可以。纱布纤维的空隙太大,小颗粒污染物可以轻松通过。很明显,电话那头,她的注意力已经涣散了。

    我们通话的这天,西安的空气污染指数冠绝全球。第二天,她特意把我买的口罩从柜子深处扒出来,戴上了,因为“嗓子真难受”。    

    这一段时间,我收发快递、进出电梯、穿过小区……甚至是走在人行道上,都会冒昧地问那些陌生人:“哎,你咋不戴口罩?”

    “关你屁事!”我表妹撩了一下精致的栗色烫发说,“这是别人的心里话。”她最爱站在北京三环路22层的办公室落地窗前观察天气,刚带领同事发动“革命”,从老板那里争取到一台空气净化器。在这位“海龟”看来,对空气污染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与受教育水平相关。    

    其实,我听到最多的答案是,“习惯了”。

    早点摊老板习惯了马路噪音,送外卖小哥习惯了风霜雨雪,钟点工阿姨习惯了不吃午饭,代驾车司机习惯了彻夜不眠。在生存难题面前,他们没工夫关心空气的质量,便任由它冷酷地在呼吸道进出。很多人即使知道防雾霾口罩好,也不会买,因为一摞口罩可能要花掉半个月的房租,或是一个月的饭钱。

    比起他们,和我妈年纪相仿的人群更让人无奈。他们相信朋友圈转发的“癌症十大克星”“中国医生战胜糖尿病”和“蔬菜这样吃比药强”,却不愿意相信科学。    

    “你买的进口婴儿食品都是老外坑咱中国娃呢!”当我对本地蔬菜农药残留忧心忡忡时,一位亲戚还发表过这种战斗性的高论。

    我竟无言以对。生活方式可以随着物质条件改善而转变,思维方式却很难。我该如何向我妈解释吃木耳不能把肺里的污染物排出来。特别是当她嚼着我爸炒的木耳放肆呼吸,还很享受、很幸福的时候。

    就是这样,人们宁愿借助谣言减轻压力,却不要真相来加重心上的负担。寻求科学的帮助,读一篇忠实于文献、充满数据的科普远没有看一条“百万人受益你还等什么”的帖子来得轻松愉悦。看完之后还能在亲友群里扩散一下,显得特别有爱。    

    我表妹自诩不是这样的人,她甚至愿意背上更沉重的包袱。    

    北京雾霾最厉害的那几天,一篇文章在网上很火。文章大概是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每个爱花钱买东西的人都是碳排放的罪魁祸首,每个时代都不完美,与其瞎吵吵,不如管好你自己。

    我表妹打车上班,途中用苹果7读完这篇文章,提着名牌包的手心出汗了。她踩着亮晶晶新靴子走进写字楼,在光可鉴人的旋转门上看见一个“消费主义者”。在电梯上升到22层的过程中,她一直有点脸红,还悄悄观察了一下电梯里是否有能耗标识。我丝毫不怀疑,如果办公室低于10楼,她就会“腿儿”着上去。

    她同时非常遗憾,要是出门前读了那篇文章就好了。那样她一定会背一套餐具去公司,午饭就不必使用塑料饭盒和一次性筷子了。

    刚一坐定,她就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转发了那篇令她陷入自责的文章,并以“控制自己的欲望”为开头,配上了长长的自省文字。   

    我很想告诉她,自省和自控都行,但自责毫无必要。她为名包、靴子、新手机支付了高昂的税费,这些钱应当用于保证她呼吸的空气质量。她打的车、吃的外卖、坐的电梯既然被允许在市场上运行,就理应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得到应有的环境监督管理。她可以小清新、断舍离、极端环保主义,但她即使不这样,也不该对驱不散的雾霾负责。

    “就知道抱怨,你自己做了什么?”每遇公共领域难题,总有人出现在抗议者与监管者之间,拿这支滑稽的矛,对准公众。看起来,最需要“科普”的,不只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更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每个年代都不完美,但比起在沉默中灭亡,还是应该鼓励“瞎吵吵”。特别是,为那些开车的师傅、送饭的小哥、擦洗电梯的阿姨多吵吵。    

    下一次,当表妹再为自己并未犯下的罪行认错时,我也会撩一下蓬乱的头发,对她说:“关你屁事!”

秦珍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1月11日 11 版)

治霾世界大战
未来待售
科普有多难
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