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期文明至今,在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过程中,图书馆堪称人类智慧精华的集散地。考古学家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出现在古巴比伦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即便今天电子图书已经大行其道,不少人的基因里仍然遗传着对纸张印刷物的亲近感,这也使得图书馆依然在我们的生活里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其存在的意义也超过了知识传播的范畴。
《那个男人的书,198页》(韩国 2008)
我们先来看一个最接近日常生活的故事。
俊伍的女友突然离他而去,只留下“198页”这唯一的神秘线索。为了破解其中的奥秘,他只能每天在图书馆里翻找各类书籍的第198页。他怪异的举动引起了图书馆管理员恩秀的注意。恩秀刚刚和男友分手,她逐渐被俊伍的执著所打动。两人一起寻找198页的秘密,并各自追忆起自己过往的甜蜜爱情,也最终发现新的感情就在身边。
回想起自己大学时代在图书馆的日子,很多人都会有一个心中的Ta。或是占座苦等Ta却迟迟不来,或是隔着书架心里演习了数遍还是不敢表白。虽然缺憾难免,但图书馆的确承载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回忆。大概,图书馆是最适合怀揣梦想、憧憬未来的地方之一吧。
《城市广场》(西班牙 2009)
下面不妨就来穿梭一下时空,去四世纪的地中海边看一段图书馆里的政治风波。
此时的罗马已经日渐衰落。女哲人希帕提娅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为学生们授课,也有很多人对她倾心。可是,时局动荡,诗意的生活很快被政治纷争打破。希帕提娅的多神信仰和新兴的基督教发生了激烈的纷争,双方在神庙的图书馆对峙。罗马统治者最终发来号令,让多神教撤出图书馆,一场残酷的浩劫就此开始。事态升级,希帕提娅惨遭不幸。
亚历山大图书馆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存世800余年里成为希腊文化的传播中心,对世界文明进程贡献卓著。可是,今天的考古发掘没有发现过这一传奇建筑丝毫的踪迹。后世很多人怀疑是凯撒的一把大火烧掉了图书馆,不过当地的神庙继承了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部分珍藏,直至影片描述的悲剧发生。
图书馆本该汇集众家之言,成为不同文化交融的地方,却在这段历史的插曲里变成了政治的牺牲品。片中的学者们就算躲在图书馆避难,也不忘争辩学术议题。图书馆的毁掉是一座建筑的坍圮,更是人类精神的滑坡。
《偷书贼》(美国/德国 2013)
1939年的德国,二战阴云密布。小女孩莉塞尔和弟弟被送往慕尼黑的寄养家庭,弟弟却在途中不幸夭折。可是,莉赛尔在葬礼上得到了一本叫《掘墓人手册》的书,意外开启了她对读书的兴趣。慕尼黑的广场上,纳粹焚烧犹太人的著作和进步书籍,她在熄灭的火堆里偷偷寻找来没有烧完的图书。市长夫人看到此情此景之后,也悄悄把莉赛尔带到家里的私人图书馆。虽然纳粹到处焚书,可是这里各种类型的书籍应有尽有,莉赛尔也一直偷偷把这里的书带出去给自己的犹太朋友以精神慰藉,这也给她和身边的人带来了麻烦。
莉赛尔借书不还,可是在那个年代里,她这个不算太好的习惯却给几乎绝望的犹太朋友点燃起了生活的明灯。孔乙己都曾狡辩说过窃书不算偷。知识的传播总是显得比较高贵吧。
《国家宝藏》(美国 2004)
回到当代,冒险家本在小时候就知道他们家族里世代相传的一个秘密:美国开国时曾将大笔的财富埋藏在一个神秘地点,而寻找的线索就藏在《独立宣言》中。尽管父亲不想让本家纠缠于国家宝藏,但本还是决定和朋友们联手一起寻宝。可是,他们遇到了同样对宝藏虎视眈眈的英国富豪伊恩。两路人马汇集在《独立宣言》的收藏地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始了一场斗智斗勇的短兵相接。
书中自有黄金屋,或许也可以是字面意思。话又说回来,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有1.6亿项之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这么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难道不就是真正的国家宝藏吗?
《后天》(美国 2004)
这不是一部专门关于图书馆的电影,不过图书馆成为主人公最后的避难所。
这部经典灾难大片中的末世景象我们还记忆犹新。因为遭遇全球气候变化,整个北半球在海啸后又遇到极度低温,全部冻成了冰窟窿。曾经繁华的纽约市满目疮痍,标志性建筑几乎全部没了影。可是,有一座建筑成了灯塔般的存在——纽约公共图书馆。幸存的主人公躲在里面并不会寂寞,一来闲来无事可以读书,二来冷了可以烧书御寒。他们选择第一批烧的书是税法,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讽刺。
如今,我们的阅读书目中又有多少可以让自己得到精神升华呢?可若是站在精神的制高点上把所谓的糟粕都烧了,不知道书架会不会显得很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