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总统,美国科学界头疼死了。早在去年竞选时,“川普风暴”已让大批科学家深感“寒冬将至”。美国物理学会(简称APS)的长期说客、公共事务主任迈克尔·卢贝尔,卷入这场风暴。
去年12月,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一封对候任总统的贺信直接葬送了卢贝尔在APS长达22年的职业生涯。
这位白发苍苍、笑容和蔼的学者向来对政治政策大胆直言,在科学界小有名气,然而这一次,他被视为“背叛者”,不得不离开。
当地时间2016年11月9日。当特朗普赢得大选后,APS的华盛顿办公室发布一份声明,祝贺特朗普当选,并督促他和新国会“优先为科研提供稳定和充足的经费……实现‘重振美国’的梦想”。APS华盛顿办公室主任,正是卢贝尔。
这则声明一经发出,就在美国科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在推特上,有人指责美国物理学会“助纣为虐”,更有人将其与法西斯统治时期的德国科学家进行对比。
看到事态严重,APS在当天紧急撤回声明稿,在5天后作出解释,含蓄地指责了卢贝尔,宣布辞退他。
世界第二大物理学组织主动炒掉“谄媚”的首席说客,看似是一项科学界为追求学术独立,与政治划清界限的“高尚”举动。然而,细究其中曲折,可谓无奈。美国科学界面临的困局,不是以卢贝尔一人之力可以从容应对的。
特朗普令美国科研工作者最感担忧的,除了保守封闭的移民政策,还有自开始竞选以来,在不同场合(甚至不分场合)表现出的种种对科学的敌视。
他质疑已成科学定论的气候变化,扬言退出《巴黎协定》。对生命科学颇有微词,炮轰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甚至连多年来深受美国政府青睐的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也有可能因为他的轻视而在太空探索方面举步维艰。
总之一句话,特朗普上台后,科学界的日子可能不好过了。在这一预判下,美国科学家变得坚决果断,同仇敌忾,要与“敌人”战斗到底。
另一方面,科研经费将被削减的担忧也困扰着这些科学家。美国许多大型科研机构的经费牢牢掌握在政府的手中,每一笔钱都要通过国会的预算。如果特朗普所带领的共和党能掌握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多数席位,就能将任命高级科研机构领导人的大权握在手中。《哈佛校报》已经开始呼吁,哈佛大学应更积极地筹募和利用私人资金,避免特朗普上台后引起的震动。
矛盾像四面八方而来的炮弹,在迈克尔·卢贝尔身上集中爆炸。
他本是一个高举“反特派”大旗的领军人物。在接受英国《自然》期刊采访时,他曾表示:“特朗普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反科学的总统,后果非常、非常严重。”这句话被多家媒体引用,使他一度成为“反特派”的“标杆人物”。
但是作为APS的长期说客,卢贝尔同样看重科学与政治的关系。“以无党派的方式开展工作,促进科学研究和社会包容”是他常常用来劝说政客的策略。自他接管公共事务以来,带动了APS与其他科学组织结成统一战线,共同与立法者及政府官员对话,这项贡献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然而,成立于1899年、118岁高龄、拥有5万名会员的美国物理学会,经过一战、二战、冷战的政治风云,如今怎可放低姿态,“向政治低头”?
众怒难犯,为了安抚广大科学家的情绪,卢贝尔成了这个漩涡中最先沉没的人。
就在特朗普当选令整个美国科学界怨声载道的时候,据BBC报道,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承诺在2020年之前,对英国工业联合会每年增拨20亿英镑的科研经费。而本就出身于化学专业的德国总理默克尔,自然也不会亏待了本国的科学研究者。
不得不说,冲进宇宙、潜入深海、钻研生命的奥秘……科学探索的梦想往往需要倾举国之力去实现。历来在科研经费上毫不吝啬的美国政府,突然遇上了特朗普这个最大的变数,难怪科学家要急得满嘴燎泡了。
迈克尔·卢贝尔走了,但是特朗普和科学界的恩恩怨怨还没了结。尽管科学家坚持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气节,但一方是自由,一方是“面包”,到底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