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2月0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大学思政课如何寻找自信

工科院校怎么搞思政教育?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2月06日   09 版)

    大学期间到底要不要谈恋爱?本科生的生活重心应该是学习还是课外活动?如何申请赴美国高校读研深造?工科“神校”MIT究竟有啥特别的?

    1月5日,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二楼的咖啡厅,一群言必谈“模型”的工科男,与社会学院党委书记张广利喝着咖啡越聊凑得越近。“张老师我想请问一下,如果要分析市场对某个议题的反应,是不是需要建模?怎么建模?”一名金融学院的学生把张广利问得哭笑不得。

    这天下午,有20多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报名参加张广利主讲的分享会。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张广利,而张广利也是第一次与社会学院以外的其他学生交流。

    从2016年4月开始,这种小规模、高频次、精致化、互动强、可自主选择的“谈式”教育,在华东理工大学这所以工科著称的学校里全面开花。至今,这一系列名为“通海茶叙”的聊天课,已经开展了88场,内容涉及鉴赏、创业、养生、法律、考古、金融理财、留学生造、心理健康、职场文化等各种方面。

    张广利约学生喝咖啡聊天两天后,1月7日,上海乃至全国第一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在华东理工大学宣告成立。一系列的动作表明,这所理工科院校正着手破题“高校思政教育”。

    “大家不要嫌我烦,我只说个5~10分钟,接下来大家敞开聊。”面对一群陌生的、来自不同专业的年轻人,张广利也有些紧张,“平时上课我也老爱讲讲故事、讲讲道理,但这次不一样,学生听了不喜欢,可以马上抬屁股走人。”

    所幸,一个小时下来,不仅没人“甩脸色”给他看,还有不少学生交流过后,紧紧围在他身边“继续聊”。

    张广利今天所讲的主题本身,乍一听上去并没什么吸引力——为学与为人。但因为互动环节设计得不错,他还是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在那条报名微信的下方,有学生留言,“喜欢张老师,讲的正是我愿意听的”。

    一个诀窍是,拿自己的故事说事儿。社会学方面的扎实功底,并不能成为张广利受学生欢迎的最主要原因;相反,张广利自己的求学故事,更能令学生产生共鸣。他们直接给张广利贴上了“换专业达人”的标签。

    “张老师,我想学美学,但学校没有这个学科,怎么办?”工科男的提问,一张口就“士气逼人”。

    张广利不紧不慢地回答,“你这个想法很好呢,大学不是教会你多少知识,而是锻炼你的综合能力。学校没有美学不要紧,你可以自学,到网上下载一些学习资料,本科读工科,研究生考个美学,也不错呢。”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到,张广利并不是华理第一个约学生们喝咖啡的学院党委书记。在他之前,已经有15个学院的党委书记跟同学们喝咖啡聊天,有的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有的人告诉学生要“有理想、有情怀”,还有的人干脆直接对学生们进行“职业生涯导航”,帮助学生一起制订人生小目标。

    化工系系主任吴艳阳把“通海茶叙”开在了教师公寓一楼的聚贤小屋咖啡馆里。她的“聊天课”是华理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场场爆满。华理“小花梨”微信公众号的负责学生告诉记者,公众号上每周发布8个专题“聊天课”信息,每堂课十几、二十人的规模,一般在发布第二天就会被“抢光”,其中游学经验谈是最受欢迎的专题。

    吴艳阳两次上课的主题都是“MIT游学经验分享”,两次课上下来,她发现学生们最关心的话题竟然不是“如何申请MIT读研”,而是“华理与MIT的差距在哪里”。

    吴艳阳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在MIT访学,此后又到昆士兰科技大学访问了一段时间。她把过去的照片、文字记录等全都翻了出来,尝试归纳总结,顺着学生们关心的焦点,看看华理与MIT的差距到底有哪些,如何补上短板。

    新生施文予则对MIT学生也会熬夜处理一个突发BUG(漏洞)感到惊讶,“本来印象中MIT同学都很严谨,现在才知道,原来他们和我们一样,考试前要临时抱佛脚。”

    除了学院党委书记、青年教师等,约学生喝咖啡聊天的还有知名企业的华理校友、华理创业青年、“网红”研究生等。

    一个关键问题是,学生为什么要用自己有限的休息时间,来跟老师们和学长们喝咖啡聊天?“通海茶叙”既不算学分,又不给老师计入工作量,教师和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力何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随机采访了4名学生发现,学生们参与这类活动的原因包括“与专业课老师拉近距离”“有免费咖啡喝”“了解海外院校申请诀窍”“与创业学长交流学习”“了解知名企业招聘套路”等。

    张广利告诉记者,虽然“通海茶叙”活动不计入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对于“跟学生聊天”这件事一点也不排斥,有的教师甚至感到参加“通海茶叙”是一种荣誉,“跟学生聊天,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引导、指导他们,本身就是教师的本职工作”。

    张广利说,华理社会学院本身就一直在为“学生与老师见面少”的问题找药方,此前,社会学院还推出了“全程导师制度”,要求每一名大一新生都有一名对应的导师进行指导,“不仅是传授知识给他们,还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

    华理学工部部长岳海洋介绍,以往“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往往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通海茶叙”则提出一个完全不同于第一课堂的教学新形式,这种“对话式分享”极大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2月06日 09 版)

不为叛逆,只是发出年轻的声音
工科院校怎么搞思政教育?
上海:特级教师组团开公益“慕课”
寒假踏雪实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