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2月17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拳拳赤子心 悠悠大荒情

——追记黑龙江共青农场原副场长、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发起人杨华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2月17日   01 版)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境内的共青农场占地573平方公里,是一个大型现代化国有农场。2016年共青农场地区生产总值13.52亿元,粮食总产量27.3万吨,是全国首批“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场,也是团中央命名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和“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而在60多年前,这里是一个杂草丛生、沼泽遍布、狼群出没的地方。

    1955年,在共青团中央的号召下,这里迎来了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此后,陆续又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此地,他们让这块土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北大仓”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这片沃土中长眠着共青农场原副场长杨华。今年2月6日,杨华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5岁。

    作为垦荒队发起人之一,杨华曾高举“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大旗,挺进萝北荒原,把旗帜深深地插进北大荒,和他的垦荒战友们在这片荒原上战天斗地、艰苦创业,铸就了“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精神。

    拳拳赤子心

    1932年,杨华出生于北京。1955年8月,经共青团中央批准,团北京市委组建了全国第一支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杨华作为5名发起人之一、垦荒队队长,来到北大荒。在团中央的号召和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影响下,天津、山东、河北、哈尔滨等五省市有志青年共计2600余名,先后来到北大荒垦荒,开发建设了今天的共青农场。

    1955年,正值国家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弱小的农业生产基础满足不了人民生活的需要,国家把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毛主席发出了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发表了《向困难进军》的重要讲话,号召“青年人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到那里安家落户”。

    8月,杨华等5位发起人起草了发起组织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申请书。

    5位发起人一起商定了组织垦荒队的三条原则:一是必须绝对自愿;二是不要国家一文钱投资;三是去了就不回来。

    8月28日,60多名北京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垦荒队正式成立,杨华任队长。8月30日,墨绿色的车厢载着笑语欢声和60颗赤诚的心,向着荒原进发。

    到达当晚,垦荒队员正在帐篷里写信,狼群突然包围了帐篷,此起彼伏地嗥叫。杨华指挥着队员们在帐篷的四周点上火堆,保护马匹和人们的安全,狼近了就打一阵枪,直到天亮,狼群才撤走。

    垦荒生活异常艰苦,万顷荒原人迹罕至。北大荒的10月,已开始结冰,月底,杨华带着他的战友们,盖起了第一排简陋的草房,喝上了自己打出的井水。

    与割草建房相比,开荒更为艰苦。过去,队员们没有见过开荒犁,刚一扶住犁,试着吆喝一声,东北马听不懂北京人的口令而惊了,拖起犁跑出几米远,把扶犁的人甩出很远,有时摔在树疙瘩上,两手被划得鲜血淋漓,开一天荒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杨华和他的战友们没有退缩,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就是用这种精神,他们学会了扶犁开荒。

    铮铮铁骨志

    杜俊起于1955年来到北大荒。当年20岁的小伙子,现在已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那时杨华的消息传到我们这里时,很多人都要学杨华。”杜俊起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也许现在的人很难理解,那个时候,年轻人都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为国家减轻负担。”

    杜俊起曾和杨华分在同一个运输大队。杜俊起回忆,冬天他们戴狗皮帽子,凌晨1点多就要起床赶路,要走两个多小时。卸了车以后,耳朵冷,摘了帽子,急着烤火,因为缺乏抗严寒的经验,耳朵起了水泡。七八个队友都是这样,杨华看了很心疼。因为没有卫生所,他就带着队员们找到一个兽医站治疗。杨华自责地说,咱们刚到北大荒确实没有经验,如果感染发炎就坏了。

    今年82岁的垦荒队员荆焕峰告诉记者,因为条件太艰苦,当时也有队员坚持不下去想离开的。一人动,全军摇,所有的眼睛都盯着扛旗人。杨华急眼了,猛地咬破右手中指,在大小不等的几块硬纸板上写下了“我是荒原上的一名垦荒战士,我要永远做个垦荒战士,不做逃兵。要依靠党,依靠群众,去克服一切困难,要把一切献给祖国”。最后他在血书上连盖了3个印章。一个个鲜红的字,凝结着他对党、对垦荒事业的无限忠诚。队员们在杨华的带动下,纷纷许下了扎根荒原,战胜困难的神圣誓言。

    悠悠大荒情

    1968年6月,东北农恳总局被撤销,组建生产建设兵团,青年农场改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四团。1969年初,团党委把杨华调到十四团十七连任指导员。十七连的耕地地势低洼,十年九涝,条件很艰苦,是个亏损连。杨华二话没说,带着全家就到了十七连。

    杨华任十七连指导员一直到1973年初,4年时间里,尽管付出很多,但心情舒畅。唯有一件事让杨华感到很难过,就是在他父亲过世时,他没能守护在身边。那是1972年麦收季节,连续几场大雨使连里几块洼地成了“大酱缸”,联合收割机进不了地,眼看到手的粮食就要烂在地里,杨华心急如焚,领着大家在泥水里抢收麦子,一连干了7天,总算把那片洼地的麦子全部抢收回来。

    这时杨华才记起哥哥的一封来信在衣袋里装了7天还没顾得拆开看。等他拆开信一看,顿时怔住了——这是一封通报老父亲病重的信。杨华赶紧请假回京,等他大汗淋漓地踏进那个已经有些陌生的小院时,父亲已在3个小时前离世了。哥哥告诉他:“爹临终前留下话,让我们别通知你回家,只要你好好在北大荒种地打粮,爹在九泉之下也放心。”听到父亲临终前的话,杨华为没有尽到孝道而遗憾,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1974年7月,建设兵团任命杨华为十四团副团长(后改称副场长)。任职的十几年间,他先后主抓过多项工作,但杨华投入最多的还是水利工作。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场决心“治水兴农”。杨华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跑遍了沿河所在地段考察水情和地势。有一次,在一片沼泽地上走时,周围20多米都打颤。杨华怕发生危险,让大家原地别动,他自己穿着水裤摸着向前探路,刚走几步,扑通一声,整个身子都陷了进去,多亏大伙及时把他拉上来才捡回一条命。就这样他们沿嘟噜河走了50多公里,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渴了就舀一捧河水。

    1986年4月,乍暖还寒,杨华就带着施工队开到嘟噜河防洪大堤工地上。1987年汛期前,54公里长的嘟噜河防洪堤坝全部合拢了。这一年汛期降雨达540毫米,比受灾的1985年还多80毫米。当凶猛的洪水滚滚而来的时候,嘟噜河大堤像一条巨龙牢牢地扎在那里,锁住了洪水,沿河的20多万亩农田免遭洪水的侵害。

    自从建起两河大堤,这一地区12个生产队的粮豆单产由131斤提高到197斤。1989年,全场粮豆总产达5.3万吨,平均亩产300斤,总产和单产都创造了建场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北大荒,杨华先后任垦荒队队长、北京青年集体农庄庄主席、萝北国营农场第四分场副场长、连指导员、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四团副团长、黑龙江省向阳农场副场长,共青农场副场长。1992年6月,在共青农场退休。曾获得多个荣誉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为农场的开发建设、为中国青年志愿垦荒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杨华把自己的青春年华乃至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北大荒的开发和建设事业,成为开发建设北大荒千百万开拓者的一面旗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最初誓言。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2月17日 01 版)

深入基层 感受真情
拳拳赤子心 悠悠大荒情
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评选结果揭晓
实施弹性学制 放宽学习年限
治污不力 户县环保局三领导被免职
谁来守护法官的安全
传承文化
中俄中小学校园雪地足球友谊赛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