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从清晨到深夜,北京前门大街上从世界各地来的游客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游览购物。每年、每月、每天,游客在不断变化着。将历年的游客比较一下,明显的变化是:老年游客越来越多。不仅是北京前门大街,如果留心,在很多地区的旅游者中,老年游客在旅游人数中的占比越来越大。
联合国规定:凡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以上,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10%,属老年型国家或地区。中国到2020年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2.5亿,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24%,这意味着全世界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到2030年,中国超过65岁的老人将超过2.3亿。欧美国家将老年消费市场定位为“银发经济”,一些企业为普遍视力差、反应慢的老年人开发了适合他们的汽车、手表、体育器材等消费品。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也趋于成熟。反观国内,“银发”市场还仅仅处在养老地产、医疗用品等领域。适合不同消费需求的老年人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尚处在萌芽状态。
随便看一份老年人旅行团的广告,看到的行程内容与普通旅行团毫无二致。游览、娱乐、购物安排与普通旅行团一样排得满满当当,从早到晚,老年人旅行团与年轻人为主的旅行团一样在不停地行进中。旅行社总是想利用最短的时间让游客看到最多的景观,体验到最多的风土人情,品味到最多的美食。这是年轻人所喜爱的旅游方式,对于体力、精力、视力均已下降的老年人就不适合了。现如今有个词儿叫“慢生活”,大多数老年人很适合慢生活、慢旅游。
在忙碌了几十年后,终于可以不必工作了,原来最缺少的休闲时间倒是有了,世界那么大,要到处去看看了。多数老年人更渴望休闲旅游。但休闲旅游不等于住在一个地方不动。
由于老年人的收入不同、所受教育程度不同,旅游关注点不同,旅游消费也不同。但也有共同的需求和共同的厌恶。老年人主要厌恶的旅游消费如下:
一是参团游中旅行社的种种陋习,包括:强迫购物,车上销售,购物次数过多,景区数量太少,景区停留时间过短,乘车时间过长,团餐缺少地方特色,住宿简陋不便,临时自费项目过差、过多,早晨出发过早,晚上回酒店过晚。
二是自助游中出现的车站台阶过多,宾馆缺少开水、行李服务,宾馆缺少电梯,宾馆附近缺少生活用品销售点,往返景区的交通不便,景区缺少代步交通工具等。
三是老年自驾游出现的临时修路、封路的信息不畅,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餐饮质次价高,宾馆、景区缺少停车场,道路标识字体过小,道路标识位置不合理等。
其实,老年人还是很希望参团旅游,不愿给子女带来麻烦,又可省去自助、自驾游的辛苦。老年人希望的团队旅游是:离开家时就有车接;机场、车站台阶少;没有强迫购物;旅游商品不要千篇一律,不要再有甲地的旅游商品在乙地的商店里也堆积如山的现象;不一定要住星级酒店,可以是客栈、民宿,但住的地方要干净、方便、舒适、温馨;旅行团早晨出发的时间晚一点;早餐可以是自助,但要有多种蔬菜和水果;住的地方距离景区的车程不要太长;在景区停留时间要长一些;能吃到地方特色餐、小吃;晚上早点回酒店休息。有些老年夫妇还有分床睡觉的习惯,希望旅行社在分配住房前能够照顾到。还有就是服务人员的态度了,老年旅游者最不喜欢听到服务人员说“不”。有些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行动减慢,或者忘了带证件、证明,时间紧凑的旅游,让老年人越发紧张,越紧张越容易出错,有些服务人员的态度再差一点,老年人旅游回来就是一肚子苦水要倒。
在一些旅游业发达国家的景区附近,建设的不是高大的住宅楼,而是一两层的为游客住宿服务的主题酒店、客栈、民宿等。如果说国内的旅游地产是旅游“住宅”地产,那么国外旅游业发达国家的旅游地产就应该称之为旅游“住宿”地产。老年旅游发达的国家,无论是在景点景区、街道、庭院还是旅游服务的酒店、餐厅、商场等建筑内外,基本做到无障碍步道全覆盖。很多酒店的客房虽不大,但每个细节都显得那么温馨:色彩简洁的墙体,防滑的地面,软硬兼顾的床垫,舒适的床具,明亮的洗漱间里的梳妆镜上方有着更明亮的灯等等,从方方面面面的细节关照老年人的生活需要。细节做好了,让老人来,住下来,慢慢地游,细细地品,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旅游消费了。
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如果符合老年人旅游的需求,老年人的旅游消费市场可以做得很大。面对潜在的、巨大的老年人旅游消费市场,是坐在一旁侃大山,还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就看这个地区的有关部门和旅游业经营者的理念了。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