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2月2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保定:中关村究竟有几种吃法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林 樊江涛 实习生 王方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2月28日   11 版)

    在北京奋斗10多年后,刘朝辉终于把自己擅长的现代农业技术带回家乡河北保定。

    虽然公司的新业务从北京搬到了保定,但刘朝辉的生意并没有超出中关村的范围:10多年前,他创办的北京水润佳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在北京中关村;去年,他担任董事长的河北水润佳禾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落户。

    回到保定的刘朝辉环顾四周发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下,这座距离北京150公里的城市里的“中关村元素”已如雨后春笋:目前保定共有10多个县(市、区)正在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各分园开展不同形式的对接合作。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中关村亿蜂·汇博(保定)创新创业基地、中关村和谷创新产业园、中关村丰台产业园满城分园……仅在涿州市一地就有中关村新动力产业园、中关村创业公社-涿州人才港等多个中关村项目。

    以盛产大厨闻名的保定市,正将中关村元素如庖丁解牛般分而食之,做出N种吃法。

    一栋地标建筑请不动中关村

    搭乘高铁,只用40分钟多一点就能从保定东站到达北京西站。曾经作为北京的近邻,保定很难享受到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快意。

    有数字显示,虽然紧邻北京,但北京绝大多数的科技成果都转化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保定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距离北京最近的地级市——保定最清楚“蛙跳效应”的含义。

    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曾表示:要加快实现保定崛起和复兴,根本路径是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

    2015年4月,由保定市高新区与北京中关村合作建设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正式落户成立。这是中关村国内首个创新中心,也是首个在北京以外地区建立,但由中关村人员运营管理的创新中心。保定市高新区管委会副调研员孙婧曾参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洽谈、建设的全过程。

    孙婧记得当时产权属于保定高新区的一栋建筑面积达6.2万平方米的“双子座”建筑刚刚落成不久,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这两栋楼10年的免费使用权作为和中关村合作的条件,希望通过把中关村前沿的管理理念、创新氛围带到保定,而最终把高端产业、技术、人才吸引到保定。

    “当时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这样的合作持质疑态度。” 孙婧回忆说,这种质疑的声音在保定市和高新区各层级都有。“这部分同志质疑:花这么大代价引入中关村,到底值不值?”

    一边统一思想,孙婧一边和同事们一趟趟往中关村跑,对接项目。

    “每次来去匆匆,中关村的同志也很忙。”孙婧告诉记者,每次到北京的中关村沟通完情况,觉得差不多了。可是回来后却迟迟没消息,于是她们便又匆匆赶往中关村……“后来一打听,中关村的同志才介绍说,其实当时对于到底来不来保定,他们也一直在统一思想”。

    孙婧笑称:仅凭一栋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地标建筑的10年免费使用权是难以请动中关村的!

    有舍有得 软硬并重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运营方、保定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扈德辉告诉记者,当时保定拿出地标建筑10年使用权全权委托中关村来运营管理的做法,让中关村看到了保定合作的诚意和决心。

    这栋地标性建筑是极好的创新载体。扈德辉记得,企业只要搬家具到这栋精装修的地标建筑,开通网络、电话就可以办公了。

    有舍才有得。目前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吸引包括阿里巴巴、用友、中国技术交易所、天津大学成果转化基地等86家企业和机构,其中来自北京的有近一半。据统计,入驻企业累计研发投入3500万元,年营业额达3.2亿元,知识产权近百件。

    对于保定寻求与中关村合作中的“舍”与“得”,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叶裕民表示,这种合作是双赢的:既为中关村的发展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保定构建新的高科技增长极打下了基础。

    “保定的两栋楼,就是政府为实现创新驱动的转变所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叶裕民认为,这种“舍得”的做法将让北京与河北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科技转化有更多活力,未来“生根于北京中关村,成长于河北中关村”的模式将大有想象空间。

    叶裕民提醒,保定与中关村的这种合作在未来能否发展得更好,关键还要看当地能否提供适合创新发展的机制和环境,能否吸引、集聚有创新创业想法的人,让中关村的模式在当地发挥作用,而这需要当地政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北京华源泰盟节能设备有限公司保定分公司的负责人王悦非常直接地感受到了近年来保定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2015年2月,华源泰盟公司敲定意向,将北京的设备生产分公司搬到保定市满城县,后者与丰台区合作建设了中关村丰台园满城分园。

    作为第一个从北京转移到满城分园的企业负责人,王悦发现在保定建设工厂和在北京时并没有太大差别,在办事效率上保定市满城县竟然还更为高效。王悦还记得,在建厂投资的时候,当地安排了3个业务能力很强的“代办员”协助自己办理手续,只需要按照规定准备好相关材料,然后给“代办员”打电话,他们就会帮企业去各个政府部门办好手续,免去企业跑来跑去的麻烦。

    张川就是曾经帮王悦办理各项手续的“代办员”。他告诉记者: “现在各地的投资政策都差不多了,我们拼不了硬件只能拼软件,拼不了环境就拼服务。”

    培育创新基因:不仅要栽树,更要移土

    几年前,戴恒还是典型的“北漂保定人”,经常在北京的中关村挤地铁,偶尔周末才有时间回趟家。去年,他所在的公司考虑到北京昂贵的土地、人力成本,决定把工厂外迁,彼时北京中关村与保定合作建设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经落地一年多,他们决定跟着中关村的步伐,把一部分纳米产品生产和运营的业务从北京搬到保定。

    回到家乡办企业已经半年多,戴恒最满意的是保定与中关村合作建设的园区所提供的“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服务:既组织入驻园区企业到知名企业参观学习,也请专家导师给入园企业讲课分享。

    目前,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先后举办了21场大型活动,23场创新汇-企业家沙龙,6场创新汇大讲堂,汇聚了超过2000家来自北京和其他地区的企业赴保定参观考察。

    最近,戴恒就计划参加园区组织的去海尔、沈阳机床、三一重工等名企的参访活动。“这些交流都是落户在其他地方享受不到的,即使在北京也很少有人来组织这么多(活动),光靠我们企业自身的力量,好多参观学习是很难做到的”。

    其实保定与中关村类似,也是河北省的高校聚集区。但在北京巨大的虹吸效应下,与中关村不同,如何留住人才一直是困扰保定发展的难题。

    而今返乡创业半年后,刘朝辉欣喜地发现,许多在北京等地打拼的年轻人逐渐愿意回保定就业了,仅在他的公司中,就有五六个这样的年轻人。

    对保定而言,留住人才是移植中关村创新基因的关键一步。

    保定市政府副秘书长兼涿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范德虎告诉记者,保定寻求与中关村合作更长远的目的是,营造创新驱动的发展环境,为保定培养创新发展的土壤。原本担任中关村发展集团园区发展事业部副总经理的范德虎,最近这半年来一直在保定和涿州挂职。他介绍,保定期望通过双方合作移植中关村的园区管理模式,为当地带来中关村的创新基因。

    范德虎将自己的挂职工作目标定位于为创新驱动发展培养土壤——“如果只种树,我们离开了树也许会水土不服,但如果培养了优质的土壤,种苗就可以茁壮成长了”。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林 樊江涛 实习生 王方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2月28日 11 版

挂职
“通武廊”牵手种好“小京津冀”试验田
保定:中关村究竟有几种吃法
数说京津冀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