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创业英雄榜

张振华:土里淘金再造家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聪聪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3月07日   11 版)

    95后张振华两年前就成立了内蒙古华蒙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内蒙古种植紫花苜蓿的规模从1000亩扩大到3000亩,成功获得100万元融资。创业事迹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等40多家媒体报道。

    张振华出生在内蒙古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小时候曾发誓以后不再当农民,但是长大后他逐渐明白,要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他打算改变家乡的面貌。

    高考成绩超过重点线50多分的张振华,不顾母亲的反对选择了一所农业学校——华中农业大学。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想学习前沿的农业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产来改变家乡的现状。

    一边上学,一边在内蒙古开展苜蓿草的种植事业,他的生活被划分成田间地头和教室实验室两部分:暑期农忙,农闲赶回学校复习考试。

    张振华的父亲2012年开始养牛,在帮忙购买牧草时,张振华发现了苜蓿的宝贵。这种开着紫花、看似普通的草蛋白质含量丰富、再生性强,用它做奶牛饲料能提高产奶量,每年内蒙古的牧场要从美国进口紫花苜蓿数量上百万吨。

    为什么要从美国进口牧草?我们能不能自己种?张振华开始着手紫花苜蓿的种植。和传统的种植方法不同,他采取的是机械化、规模化的模式,从播种到插秧都不需要太多人工。父亲拿出毕生积蓄,支持他用于紫花苜蓿的种植。华中农业大学拿出实验田来,用于苜蓿新产品的试验。

    张振华最大的困难是说服农民。要实现大规模生产,需要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连成片。一开始,农民并不看好这种“奇怪”的作物,他们担心一旦失败对以后的耕种会有影响。张振华就挨家挨户去解释,并且提前付租金,让农民看到自己的诚意。

    由于张振华掌握紫花苜蓿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技术,蛋白质含量更高的新产品在不断推出,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因此价格非常稳定。不到一年时间里,普通农户的种地收入从过去种玉米年收入1万元到现在种苜蓿年收入3万元以上。2014年试种的1000亩紫花苜蓿,纯利润已达150万元。

    张振华看重的不仅是经济价值,紫花苜蓿的根特别长,有很好的防风固沙和固氮作用,如果大面积推广对生态改良很有利。如今,尝到甜头的农民开始找上门来要求学习种植技术,湖北省的一家企业也为他的团队专门建立了试验田。

    农业科研的周期较长,研究一个紫花苜蓿新品种,至少需要八九年,自然风险较高,前期投入巨大,张振华的创业路每走一步都要去克服各种各样甚至根本无法预料的困难,但他有信心坚持下去。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聪聪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3月07日 11 版

冯沁原:在硅谷和最牛、最有趣的人PK
场景还原:把“老物什”搬进年轻人心里
张振华:土里淘金再造家乡
草莓科技:给航拍无人机装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