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传承

场景还原:把“老物什”搬进年轻人心里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3月07日   11 版)

    李寿升 照片由被访者提供

    李寿升作品:博山民居

    李寿升作品:卖糖葫芦的“大金鹿”自行车

    28岁的山东小伙李寿升分明属于两个世界。

    白天的世界嘈杂、喧哗,他的身份是舞美道具师,为一家儿童话剧院设计制作演出道具。

    晚上7时以后,他会安坐在一张自制的长条形榆木桌旁,另一个世界缓缓打开——这是他所钟爱的世界,灯光下,他有条不紊地画图、雕刻、涂石膏、打磨、粘接、上色,俨然手艺娴熟的老艺人,大到等比缩小的老济南火车站、山西李家村、上世纪80年代职工宿舍楼,小到一辆独轮手推车、一扇旧时的院门、一方热气腾腾的灶台,一件件“老物什”就这样在他的手中“复活”。

    这样的情景模型便是李寿升选择的创业方向。大学毕业一年后,2013年9月,李寿升成立了一家名为“手功意”的情景模型工作室,开始制作场景模型,包括历史场景再现、遗址复原、古建筑复原。在山东,类似工作室几乎空白。

    一切似乎是偶然。在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就读大学二年级时,李寿升接触了一门名为“场景还原”的课程,尽管课程仅开了两周时间,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结课时,他制作的宿舍卫生间模型因其逼真的效果大获授课老师的赞扬,“这让我觉得自己或许还有些天赋。”李寿升回忆时呵呵一乐。

    一切又似乎并非偶然。父亲是一名走南闯北的木匠,心灵手巧,家中的所有家具都是父亲一人打制,李寿升从小耳濡目染,学着自己制作家具模型。成长于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他自小就对富有年代感的旧房子、老物件充满感情,甚至觉得斑驳的墙皮也有一种别样的美。

    大学毕业后,他成了同班60个同学中的“另类”。不少同学去横店跟剧组,月收入上万元,甚至更多,而他却觉得那样忙乱的日子不适合自己。

    准备了差不多一年后,他开始自己创业,一头扎进还原“老物什”的手工制作中。

    几乎每个年轻创业者的最初日子都是一地鸡毛,荆棘丛生。李寿升也不例外。

    没有钱在市区里租像样的房子,他就把工作室搬到济南城郊乡村的一处民房里,没有家电,甚至省去了冬天最基本的取暖火炉,自制的榆木工作台就摆放在院子中央,一侧的院墙立着摆放得满满当当的工具架,两间房子里堆满了雕刻机、塑料泡沫等机器原料。

    条件简陋至极,李寿升却毫不在乎,只为图这里的“便利和安静”。

    没有足够费用购买原料、工具和机器,他就接一些白天去儿童话剧院做舞台道具的活儿,“养活”自己的创业梦想。海淘的日本产颜料,1万多元的机器,在创作这件事上,李寿升花钱从不马虎。

    身边没有现成的模型可以借鉴,他就买来古籍和老照片揣摩,同时,一趟趟出去采风激发创作灵感,古镇、小巷、深山里的古村落……很多地方留下他的脚印。

    在山西碛口镇写生期间,李寿升无意中踏入李家村,便被层层叠叠、依山而建的窑洞民居所震撼,这种大自然和人类建筑完美结合的壮观景象令他无比痴迷。脑中不知构了多少遍图,草稿不知修改了多少遍,两年后,李寿升终于开始着手制作,细细雕琢,4个月后,作品出炉,这也是他迄今为止最为满意的作品。

    对比李家村的实景照片,李寿升的作品不仅极为逼真、形象,甚至在村道上还专门制作出许多处残雪的效果,更加凸显出当地民居的古朴与厚重。

    日子便在对“老物什”的复原中,在一笔一画的雕琢中悄悄溜走,李寿升从未感觉到孤独,每时每刻与自己的作品对话,在他看来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创业至今5年时间内,在李寿升眼中最难的事情却并非条件的简陋与匮乏,而是很多次创作卡壳的经历,如何选择合适的材质和工艺,并且注入自己的创意,“这个才是让你真正痛苦的事情”。

    在制作一辆不到10厘米长的卖糖葫芦的“大金鹿”自行车时,为了使每一颗山楂都达到逼真的效果,李寿升进行了多次尝试,终于找到合适的材料,一笔一笔将糖葫芦刻上去。

    创业两年后,2015年,李寿升在潍坊、济南举办了个人作品展,令他感动的是,很多年长的观众看到这些“老物什”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跟他分享自己过去的生活场景和成长故事。

    “小伙子,来来来,你这个不对啊!”一位七旬老人在李家村模型前驻足了很长时间,发现墙上的文革标语有误,便认真地写在纸上,帮李寿升纠正过来。

    “每一个老物什都有历史感,每个人的故事不同,引发的情感共鸣千差万别,总之,我很享受和大家分享的过程。”李寿升说。

    如今,李寿升又多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开始借助微信公号让更多人知晓这门手艺。

    关于工作室的未来,他们担心的仍是产品的市场和销路。目前,两人正在尝试着制作适合家庭用的工艺摆件,希望这门手艺换一副亲民、实用的面孔。

    他们更希望将“老物什”搬进年轻人心里,让更多同龄人了解、爱上传统手工艺。

    不少感兴趣的年轻人辗转打听,专程来到位于僻壤乡村的工作室,只为亲身感受一下手工制作的氛围。李寿升乐得受邀赴北京一家艺术类学院担任模型制作的指导老师,给台下比自己更年轻的95后讲授手艺活儿的乐趣。

    在微信公号的介绍中,李寿升一板一眼地写道:“在这个传统手工几乎被遗忘的时代,我们依然坚定步伐,用传统手工艺记载时代的变迁,为时代的发展留下一抹值得珍视的记忆。”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3月07日 11 版

冯沁原:在硅谷和最牛、最有趣的人PK
场景还原:把“老物什”搬进年轻人心里
张振华:土里淘金再造家乡
草莓科技:给航拍无人机装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