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3月1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履职青春

“歌师”雷艳:留住苗族的声音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梦影 裴江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3月15日   03 版)

    扫一扫,看视频

    苗族歌手雷艳深知声音的价值。这位生于1987年的人大代表发现,发声能带来很多改变。

    第一年履职,在座有太多“文化大咖”,当时不过25岁的雷艳心里没底。她其实不想在小组会议上说话,但总感觉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不说不行”。会后,前辈们拍着肩膀鼓励她:可以啊,不只是会唱歌。雷艳不满足:自己的职责可不能仅仅是唱歌啊。

    在雷艳的家乡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歌不仅仅是娱乐。苗族没有文字流传,歌是可以穿越时空的载体。寨子里会唱歌的人被称作“歌师”,受族人尊敬。雷艳的奶奶就是这么一位“歌师”,懂得《刻道古歌》。芦杆上刻着道道,每一道都代表着不同的涵义,有婚丧嫁娶,也有征战故事。长满皱纹的手指摸到哪一条,老人就唱起相应的歌。

    雷艳的父亲是从寨子里走出来的苗人,为她创造了在县城的安稳生活。可这个姑娘从小喜欢古村落里的歌。在人群里万千嘈杂的声音中,她能准确地捕捉到一声家乡小调的哼唱。

    可如今,她能听到的民族之声已经越来越弱,懂得《刻道古歌》的只剩下老人了。

    这个苗家女孩2013年被选为人大代表。履职5年,她发出的声音一直没变:保护家乡的民族文化。她呼吁政策支持家乡经济的发展,也建议保护古村落里的文化传承。

    2015年,雷艳到家乡一处屯村的朋友家玩,正巧赶上芦笙节。芦笙是《诗经》中“吹笙鼓簧”的主角,曾传递苗家先辈战斗杀敌的指令。芦笙节则是苗族地区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姑娘小伙身着盛装,载歌载舞。举办地叫芦笙场,她家乡的芦笙场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雷艳看来,那是一代又一代苗人与祖先产生共鸣的地方。

    朋友拿出了珍藏的银衣,银饰雪白,刺绣精美,雷艳兴冲冲地穿上。因为刚下过暴雨,芦笙场泥泞不堪,雷艳的双脚不一会儿就陷进泥里。她赶紧把银衣脱下来,抱在手里慢慢走。

    银衣的灿烂和芦笙场的萧瑟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2016年,雷艳身着银衣来两会建言:保护古村落中活着的文化。讨论期间,雷艳试着与多位政协委员联合发起议案:重修千年芦笙场。

    这个举措得到了不少民族文化专家的支持,当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工程于2016年12月25日启动。2017年两会后不久,芦笙节的歌舞声将响彻修葺一新的芦笙场。

    “我也没想到自己的声音能起这么大的作用。”雷艳挺兴奋,“成就感满满。”

    一年年履职下来,她心里装的事儿越来越多了。现在回顾,她能感觉到自己最初的建议有点空:喜欢提“文化”一类的“大词儿”,但对具体需要什么政策、需要多少资金没概念。履职的经历给了她一个更宏大的视角。她开始出现在各式培训中,训练自己发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广阔的训练场还是在她深爱的苗家山水里。每次下乡采访,作为民族歌手的她和作为人大代表的她同时聆听着民族文化的声音。

    这位因歌声甜美而获奖无数的青年歌手,正在逐渐接近自己的祖辈“歌师”,歌声里有传承的责任和精神。

    今年3月,雷艳身着银衣,再次踏入人民大会堂。她已经是小组代表,将在贵州代表团全体大会发言。

    在任期的最后一年,她想做的事儿太多了:建立苗家传统手工业传习所、收集整理一套濒临失传的《刻道古歌》……

    “建议要落在具体的点上,才能更快速地促成变化。”尽管已经广受称赞,每次发言前,她的内心还是像当年那个第一次履职的小姑娘一样紧张——“大家都在看着你,越来越能感觉到肩上的责任了。如果能用唱歌代替发言就好了。”雷艳开玩笑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梦影 裴江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3月15日 03 版

政府工作报告78处修改多与民生相关
“严格遵守宪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修改稿
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被宣告死亡
意外事件发生之日为死亡日期
“歌师”雷艳:留住苗族的声音
受访代表委员给当前反腐败工作打8.4分
英雄是民族图腾,不能“流血又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