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的是,气候变化对云量的影响是存在的,而云量变化对全球的影响也是目前科学家面临的一大难题。”在中国气象局近日举办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中,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孙继明给出这样的说法。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纪念主题是“观云识天”,当天的聊“天”也围绕这一话题。对普通民众来说,云有时是一种美好的意向,比如“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有时则不然,比如“黑云压城城欲摧”。不过,从科学角度来看,云,远比我们想象的重要的多。
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成的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者它们混合组成的飘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别小看这一朵朵的云,它们是水循环的重要一环,对地球孕育生命极为重要——尽管人凭肉眼看不见水汽,也看不见大气运动,但从云的生消演变中,可以了解大气运动的一举一动。
在科学家看来,随着云继续上升冷却,或云外不断有水汽输入云中,云中水滴或冰晶不断聚集,致使上升气流再也无法“托住”时,这些水汽凝结物就会从云中降落,形成雨、雪、雹等降水天气,水便返回地表,或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随后再蒸发、凝结、下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正是这种循环,让生命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得到不断更新。
不过,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气候变化似乎正在减少云量的存在。经过对不同空间的云进行总体评估后,科学家发现,1984年后的20年内,全球总云量在减少。这是真的吗?
在当天的活动中,孙继明谈到气候变化背景下云的变化时说,海洋油轮在经过的地方会排放一些烟雾,在这个路线上方,云的大小就会变小,云滴则会增多。不过,他也提到,科学假说的验证总是不断推翻、重建的过程,关于气候变暖和云的变化,科学家至今尚难直接建立起简单的线性关系。
看着头顶上的云,很多民众还会有这样的疑惑:如何分辨出到底哪朵云彩会下雨?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副主任曹晓钟表示,以前,“观云”主要靠人工,现在人工观测方式已被自动化手段代替,可见光测云仪、红外测云仪等设备正在代替气象工作者测量云量、云高等要素。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魏彩英当天还提到,随着观测手段的提升,现在卫星观云的分辨率越来越高,用科学的算法可以繁衍出很多定量产品,其中有一个叫做降水估计,基本可以预测天上究竟哪朵云彩有可能掉雨。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