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柏,26岁,北京211/985名校在读博士。
谈及“认房又认贷”的“3·17新政”,贾柏笑称对自己没啥影响,“就是旧政策的30%首付,以我目前的能力也买不起。二套房又从何谈起呢?”虽是一句玩笑话,却能反映出这个城市许多年轻人的真实想法。
“其实这个政策出来之后,我反而松了一口气,我之前其实很纠结的,我到底是要在这个城市继续攒钱买房,还是回济南找一份清闲一点儿的工作,过过小日子。我觉得我现在想清楚了。”在北京工作两年的女生小叶说。小叶本科念的是山东省的一所二本院校,后来,她考取了北京的研究生。她本想大学毕业留在济南工作,但父母坚持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将来的就业和生活都有帮助。小叶想着自己年纪还小,也不妨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令小叶没想到的是,之后她所有的选择都被“绑架”了。2015年研究生毕业找工作时,小叶本来看中了一家小型初创公司,公司团队成员都是90后,实习了一段时间,小叶觉得自己很喜欢这种大家一起贡献创意、其乐融融的工作环境。但这一想法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父母觉得都读到研究生了,最好还是能够争取一下北京户口。这样无论将来发展一段时间想留在北京,还是回济南,都‘进可攻退可守’。”虽然初入社会,小叶尚不知道“北京户口”意味着什么,但她还是听从父母的要求,选择了一家有进京指标的企业,做行政工作。
“有了户口就可以买房了,将来孩子也可以在北京上学,”小叶笑了起来,这个粗线条的姑娘对于“北京户口”的认知只有这两条。
虽然工作近两年,但小叶并没有多少积蓄,“如果真的买房,可能就要靠家里。算了一下,首付最多能凑到六七十万元,这个首付,只能在昌平、通州地界买到小户型。”
这并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小叶并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要留在北京。“简单来说,这个问题就是‘到底是要选择大城市的一张床,还是小城市的一间房’。在可预见的日子里,我可能会因为北京的生活成本过得很辛苦,但是回济南就不一样了,我有家人,有朋友,生活会舒服很多。”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困扰小叶两年了,她本来就倾向于“小城市的房”,只是父母的要求,加上北京的发展机会确实多。不过,现在她想明白了。她想回家,立刻、马上。
“我觉得其实(政策)挺好的,”小叶说,“这可以帮助许多年轻人迅速做出判断和选择。这两年不论是进京指标还是住房,政策都是收紧的。年轻人面临的选择会更急迫,它需要你对于未来做一个更加清楚的预测和判断。”
“我不等了,我要回家嫁人了。”电话那头的小叶大笑起来。
这几天,贾柏持续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年轻人在北京买房”的悲观论调,不过他并不认同。相反,他觉得对于像他一样,有计划将来在北京购房的年轻人而言,“3·17新政”是一个利好消息。
今年26岁的贾柏,不仅学业优秀,在许多事情上,他似乎都走在了同龄人的前列。早在本科三年级时,贾柏就通过学校的集体户口参与了机动车摇号,毕业时,他已经拥有了在北京购车的资格。在买房这件事情上,贾柏也行动很快。去年11月,贾柏专门抽出一个周末回老家西安看房。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娃,贾柏对这座城市比较熟悉,最后他选择的一个楼盘价格在全市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出门不远就是地铁以及城市主干道、快速路。
“我看了一个两居室,付了30%首付,贷款20年。首付是家里出的,剩余的房贷,我打算自己挣钱还。”贾柏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之所以首套房选择在西安,是因为买不起一线城市的房,而且学校的集体户口不符合购买70年产权住宅的要求。
“读到博士,依然买不起房?”面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的提问,贾柏说:“我觉得不能这么看,如果过高、甚至非理性的房价让部分人开始质疑学历的意义,并且成为普遍现象是极其有害的。”
博士学位是学历体系的顶端,但贾柏认为,“所谓‘知识链顶端’的人,也无非是社会分工的一种,知识与财富没有必然联系。我们对于知识的尊重程度不应由买不买得起房子来决定,也从不应该对知识的意义产生质疑。”
“3·17新政”让贾柏看到了年轻人在北京购房的可能。“从这一政策,可以看到政府对于房市的调控力度,对于炒房团肯定是一种打击,恶意哄抬房价,或者是出于投资目的反复购房卖房的人,都会受到遏制。可能二套房首付提高短期来看是不利于购房者的,但长期来看还是利好的,我觉得政策是在向真正有刚需的人倾斜,对年轻人来说是有利的。”
“我一直都觉得,房子买来就是用来住人的。”这一句话,贾柏说得特别用力。不仅是贾柏,在这座城市里,二十多岁的千千万万个贾柏或许都是这样想的,房子买来就是为了住,有了房子就有了家,而这些跟投资都没有关系。
(应采访对象要求,贾柏、小叶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