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1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世昕)今天,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向陕西省反馈督察意见,关中地区大气污染加剧、秦岭地区生态破坏严重、一些地区以经济发展为硬任务忽视环境保护等成为督察组反馈的主要问题。
此前,西安市长安区、阎良区相关人员用棉纱干扰空气监测质量的问题也被列入了今天的反馈意见。中央环保督察组认为,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实施造假,影响恶劣。
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8日,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对陕西省开展为期1个月的督察,关中地区的水气污染问题被重点关注。
中央环保督察组今天指出,关中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形势严峻,西安市已成为全国污染严重的省会城市之一,咸阳市、渭南市2016年大气PM10和PM2.5平均浓度均比2015年大幅上升。
但该区域仍在大量新建扩建高污染项目,2014年以来,关中地区违规新建多个火电化工及燃煤供热锅炉项目,违规新上80多台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龙门钢铁公司还擅自建成1座1800立方米高炉及附属设备,新增炼铁产能约150万吨。
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说,由于历史原因,关中地区重化产业比重较大,大气污染问题一直突出,但近年来仍在大量新建扩建高污染项目,不仅进一步加剧区域大气污染,也为今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沉重负担。
除了大气环境质量恶化外,部分城市的水环境质量也堪忧。督察组通报说,西安市因部分区域污水管网建设不到位,多个污水处理厂采取“河道纳污、抽取河水”方式收集处理污水,2015年以来,渭河西安段天江人渡、耿镇桥两个断面水质仍为劣五类。
此外,江村沟垃圾填埋场1994年建成后,一直向唐家寨水库直排垃圾渗滤液,尤其是2015年11月以来,因垃圾渗滤液厂处理能力严重不足,每天约1800吨垃圾渗滤液未经处理直排水库,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风险隐患,群众反应强烈。
秦岭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但近年来该地区采矿破坏生态的问题突出。根据2016年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分析情况,区域270多处矿山开采点中,60%以上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生态破坏面积达到3500多公顷。
中央环保督察组认为,目前秦岭地区违法违规采矿采石行为虽然依法强制停止,但资源整合、有序退出、生态恢复等任务仍然艰巨。蓝田县东山麻岩矿、大岔沟花岗岩矿和户县栗峪石料矿均位于秦岭限制开发区,在未取得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准入手续的情况下,两县国土资源局于2014年前后仍违规向三家企业颁发采矿许可证。
另外,渭北“旱腰带”区域生态原本就脆弱,但该区域近年来采石面积不断扩大。大量违法违规采石导致部分区域生态破坏严重,大片山体自然植被遭到破坏。
全省还有14家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存在采矿、采砂、开垦等违法问题。2013年以来,省水利厅违规批复《汉江干流汉中平川段2015~2019年河道采砂规划》,占用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汉江河道15.9公里。韩城市将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近万亩湿地开垦为耕地,并配套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破坏严重。
城市水气问题突出、秦岭生态破坏严重背后是一些地方政府对环境问题不作为。
中央环保督察组举例说,西咸新区本应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开发、轻保护的问题。全区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基础治污设施建设滞后,环境监管缺失,每天近4万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渗坑或河流。
有的地方政府还成为污染的保护伞。渭南市2015年11月印发《关于加快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要求除税务和安全生产外,其他部门不得对工业园区内企业进行检查,严重阻碍环境执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