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东芳的新房子主体已经基本竣工,一楼的大厅铺上了五彩的地砖。站在空荡荡的大厅里,钟东芳对未来充满期待。
2012年之前,钟东芳和妻子在广东打工,两人忧心忡忡。大儿子钟辉是聋哑人,教育和治疗的费用开销大,他们另外还有两个孩子,同样面临读书问题。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他们是继续留在广东打工挣钱,还是回到孩子们的身边?回来陪伴孩子当然好,但回到家乡上犹县梅水园村,立即返贫,怎么挣钱让3个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尤其是那个聋哑孩子?
如今,当年的纠结已经过去了。回到家乡后,村里就给钟东芳一家“建档立卡”,纳入贫困家庭的帮扶体系。钟东芳被安排到黄埠工业园上班,妻子也在黄埠找到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夫妻俩一年的收入也可以维持全家的生活。最让钟东芳省心的是,聋哑儿子被安排就读于上犹特殊教育学校七年级,每学年享受寄宿补贴1750元,每个月还有100元的补助。其他两个孩子就读于上犹县一小三年级和二年级,享受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
钟东芳说,今年他们还申请到5万元产业扶贫贷款,用来养鸡养鱼,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钟东芳所在的上犹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区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县。同时还是库区移民大县,全县14个乡镇中有10个乡镇是库区乡镇,库区面积达到12.6万亩。“十三五”期间,全县有省级扶持贫困村45个,贫困人口9293户28988人,贫困发生率10.2%。
脱贫攻坚成为上犹县的头号民生工程。当上犹县成为教育部的对口支援县后,教育扶贫、教育优先成为全县始终坚持不动摇的大事。“我们深深体会到扶贫必先扶智,治贫必先治愚!”上犹县委书记赖晓岚告诉记者。
教育精准扶贫,让上犹县的面貌大变。
3月28日上午,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随教育部《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宣讲调研组走进了钟辉正在就读的上犹特殊教育学校。
“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这十个大字印在整面墙上,冲击着每一个走进学校大门的人。这是一所创办于2013年的年轻学校,是全县唯一一所对听障、智障、脑瘫儿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特教科研、康复训练为一体的公办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开办的智力残疾幼儿康复部,为全县0~7岁智力残疾儿童免费提供早期康复治疗教育。先进的康复器材、现代化的教室、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专业的教师……让这所学校成为县城标志性建筑。
在学校的一个康复治疗教室里,爷爷奶奶正带着两个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治疗。两个孩子一个患脑瘫,一个患自闭症,以前是父母带着孩子在广东打工治疗,巨额的治疗费让夫妻二人难以承受,便把孩子送到了爷爷奶奶身边。
在这所学校里,两个孩子不仅接受了一对一的特殊治疗,而且各种费用全免。爷爷奶奶告诉记者,每次看老师扶着3岁的脑瘫宝宝进行身体支撑平衡训练,他们都特别感动。
上犹县水岩希望学校,是一所地处库区的九年一贯制乡镇中心学校。走进这所学校,参观的人都禁不住啧啧称赞,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每个教学班都安装了教学一体机,接入了互联网;2014年建起了整栋学生宿舍,每间都带有独立卫生间;2016年新建了教师的周转房,有独立卫生间、空气能热水,还接入了宽带和Wi-Fi。
校长何晓明告诉记者,学校给老师不仅配备了独立间的周转房,还进一步提高待遇:学校的老师每月享有乡村教师生活补助200元、边远山区津贴300元,乡镇工作津贴200元至400元不等,与城区教师相比每月收入至少高出700元,稳定了教师队伍。
余有根是教育部挂职上犹县的干部,目前担任上犹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教育部对口支援上犹已经整整3周年,上犹县在政策资金、业务指导、人才培训、装备设备等方面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迅速。2016年上犹县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迈入了优质均衡发展轨道。
2016年,在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厅的关心下,上犹县获得中央、省级校建项目资金近5600万元,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还首次资助上犹四小校舍建设项目300万元。为了拓展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教育部实施“国培计划”“乡村校长助力工程”“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师国家培训”等项目,上犹县校长和教师有1200余人次接受了免费培训。教育部还非常关心和重视上犹县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对口支援的有利平台,国家开放大学已将上犹县列入“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
上犹县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也得到了根本性改善:2016年全县179名贫困大学生获得政府资助金107.4万元;654名就读高中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免除了学杂费20.92万元;311名就读职业学校(院)的建档立卡贫困子女获得培训补助95.1万元;2.6万名义务教育学生享受了学生营养补助计划的温暖。
这两年,上犹县的脱贫攻坚战果显著,2016年全年退出贫困村9个,减少贫困人口3266户,贫困发生率下降至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