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5月0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影音书画

全世界科学家联合起来

程盟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5月03日   11 版)

    这一天注定会载入科学史册:2017年4月22日,全世界很多实验室停摆,科研人员上街游行,抗议半年来日益恶化的科学环境。

    波士顿的瓢泼大雨中,前美国国家环保署署长对着台下70000多名追随者声嘶力竭地呐喊:“对环境的忽视将让数百万美国人失去机会!”在此之前,菲尔茨奖得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爱德华·威腾已经和20多位大学同僚搭上了早班长途大巴赶往华盛顿特区。97岁的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希尔也在西雅图的烈日中被人簇拥起来。

    从里约热内卢到首尔,从伦敦到墨尔本,自美国源起的“科学大游行”波及全球600多个城市。

    有的人刚做完实验,穿着白大褂跑上街,高举着标语,挥起拳头大喊——尊重科学!重视环境!还我科研经费!

    历史上,以科研人员为主角的游行屈指可数。博士毕业都找不到工作的智利爆发过,核工程师被莫名其妙暗杀的伊朗出现过。2013年,奥巴马政府试图削减国家卫生研究院5%的预算,引起数千名科研人员的抗议。这已是“规模空前”,逼得时任总统亲自致信解释。

    四年一个沧海桑田。

    现任美国总统从竞选时,就把气候变化当成唬人的玩笑,称它只会阻碍经济复兴,还坚称疫苗是儿童自闭症的罪魁祸首。

    上任之后,唐纳德·特朗普说到做到,腰斩了新能源开发计划,任命和石油公司关系密切的人士担任能源部部长。在新推出的美国财政预算里,环保、卫星、地质等诸多基础研究经费大幅减少,国立卫生研究院的预算一下被砍了58亿美元。《华盛顿邮报》报道称,政府还下了“封口令”,环保卫生等部门的专家不能再与媒体交流。

    坚信“科学至上”的科研人员愤怒了,他们在游行标语中写道:“没有科学,就没有啤酒!”“真相=科学,科学=未来!”

    这些“书呆子”还没反应过来,英国脱欧带来的研究经费和合作项目减少,已是无法回避的趋势。土耳其政治动荡,铁腕总统转眼处理了成百上千名学者。全球各地抬头的右翼势力都在向选民大抛“馅饼”:“把那些好高骛远的科研经费削了,给你们发福利!”

    这是人类历史上鲜有的瞬间。科学家不得不自己走上街头摇旗呐喊,吆喝出“请根据科学事实制定政策”“不要对科学结论进行政治性攻击”“保证科研经费”等看起来理所当然的诉求。

    危机当前,乌干达瘦骨嶙峋的黑小伙,举着“科学是奇迹”的牌子,穿着背心短裤,奔跑在泥泞的土路上。南极德国科考站的汉子费了大力才把做好的标语插进雪地里,上面写着“知道越多,恐惧越少”。

    芝加哥4万多民众整整游行了一天,直到午夜,人数还在不断增长,警方不得不临时疏散1万人。相比大都会的热闹,独自在阿拉斯加守望17年的生态观测员照了张自拍,他举着写有标语的粗糙牛皮纸,背后是无垠的冰原荒漠。

    当巴西的示威队伍沉默地塞进大街小巷,挥舞着手里的木头剪刀,用“咔咔”声抗议科研经费被“裁剪”时,华盛顿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也推着代步车,颤颤巍巍赶到了现场。她身上绑了个大牌子:“科学让我活到了102岁!我知道科学多有用!”

    在洛杉矶,一位参加游行的加州理工大学学生,给大家传授用黑莓汁和防晒霜制作太阳能电池的绝活儿:黑莓汁能吸收阳光,而防晒霜中的二氧化钛则能将光子转化为电子。他身旁,一位眼镜男用彩纸壳剪了宇航服套在身上,热得满头大汗。女科学家更加心灵手巧,能把自己打扮成自由女神的模样。

    这场游行很难听到谩骂和诅咒。

    “如果你不是溶液(解决方法),你就是沉淀物(渣滓)。”“我们不仅是电阻(抵抗者),更是变压器(改变者)!”即使是在游行,科研工作者也未曾放下涵养。

    一些看得更长远的人则忙着疾呼:“不要只来一场游行,让我们走到民众中去!”他们意识到,突如其来的对科学的压制和反对,其实有着民众基础。很多老百姓甚至认为科学会扯生活的后腿。

    在这样的呼声中,“科学大游行”至今仍未结束,它的名字被保留下来,变成了团结科学家的旗帜。在脸书上,话题主页仍以每天十多条的频率更新着。置顶“状态”呼吁人们书写邮件说明科学的重要性,不管是写给联合国大会主席,还是各级政府官员。

    同名的网站也发展起来。在那里,全世界的科研人员都可以领取科普任务。周一,邀请亲朋玩一套能再现生物多样性的桌游。周四,参与“大众科学”平台活动,学着用更简短通俗的语言撰写科普文。周六当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科普讲座。

    声势浩大的游行之中,科学家完成了他们最擅长的事情:总结和反思。这种精神在科学界从未断绝。

    70年前,顶着杜鲁门总统的怒火,爱因斯坦、奥本海默等科学家选择竭力抵制因自己而生的核武器,不惜经受质询、调查乃至迫害。直至今日,依旧会有游行民众高举他们的头像作为精神图腾。当真理和文明遇到威胁,他们会选择站出来,不惜对抗权威,不惜牺牲自己。

程盟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5月03日 11 版

“塑料子宫”延续早产儿生命
全世界科学家联合起来
离科学成果近 离科学精神远
知新